很多人不知道档案的重要性,职工档案是审核职工身份、工龄、个人履历、办理退休的必要材料之一。
按照《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女性工人和干部退休年龄都是不一致的,女性工人退休年龄是50周岁,女性干部退休年龄是55周岁。除了普通工人和干部身份区别,档案还会记载特殊工种,特殊工种可以提前退休,退休待遇也会有所不同。
关于职工的出生年月,通常是以职工档案材料中最早记载为准。职工的工龄认定,同样也是以档案记载为准。
所以说,绝大多数职工退休时,都要看职工档案。随着电子化信息管理方式的普及,未来职工档案也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目前在档案还在使用的阶段,大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档案。
档案是我们退休时必须提供的材料,档案中如果缺少视同缴费年限的相关证明材料,可能会比别人少领很多钱。
视同缴费年限包括原国有县以上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原干部和固定职工、原工作时间符合国家连续计算工龄的政策规定;上山下乡年限;安置工作的复退军人在实施军人保险制度前的军龄。
如果档案不全,大家可以找到原单位负责人或者变更后的单位相关人员、当地档案室,查找自己的相关资料,只要能够证明自己有视同缴费年限,能多领不少钱。
国家于1999年正式出台政策,对于职工退休年龄是这样规定的:“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这是因为早期网络技术不发达,电子档案建立不完善的时候,很多人为了让孩子早点参加工作赚钱,选择更改年龄。所以国家要求,档案和身份证出现误差的时候,以档案记载为准。
因为档案是国家专门部门管理的,被更改的可能性较小,另外档案制度实行时间早于身份证,所以档案的可靠程度较高。
康波财经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