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十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今非昔比,工业的发展举世瞩目,但农业似乎按下暂停键,甚至部分地区使用了快退。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1,相对于2019年的2.74正在缩小,但城市老人的退休金少则三千多则上万,而农村老人的养老金一直努力在一百元到两百元的路上。
城乡居民收入相差近三倍,而养老待遇相差几十上百倍,城乡居民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却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农民懒吗?并不是,显然大部分农民都很勤快。是城市居民更聪明吗?也不是,只能说城市的套路很深。是农民的贡献少吗?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农民的无私风险,中国工业的飞速发展是以牺牲农民的既得利益而得来的。改革开放之初,国家贫穷落后,处处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排挤和打压,打铁还需自己硬,唯一可以凭借的只有大量的劳动力和相对完整的农业基础。全国农民凭借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情形下,硬是从自己的牙缝里抠出来公粮供应着全国的口粮,本来就没有什么收入还要从干瘪的口袋里凑齐农业税支持国家的建设,而那时候忍饥挨饿的基本上只有农民。
三十多年前都说好了,先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富起来,然后帮助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福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然而三十多年已经过去了,今天有部分人已经富起来了,他们福到了什么程度了,福到赚一个亿只是个小目标的时候了,福到一个月赚了几十个亿都是很让人痛苦的时候了,福到在全世界购物买房买工厂的时候了,然而还有多少农民在贫困线上挣扎,又有多少留守老人处在空巢孤独的境地?说好的共同富裕呢?
城市居民退休后基本上是无忧无虑的清闲,对于大部分城市老人来说,广场舞成了每天的工作,除此之外便是或长或短的旅游休闲,很多人不是在旅游就在旅游的路上。而农村老人根本谈不上退休,他们本就收入微薄,又没有养老待遇,对于绝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只要还能动就得坚持劳作,没有周末没有节假,他们不是在修地球就是修地球的路上。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近三倍,也就是说城市居民在退休前可以积攒农民三倍的储蓄,而城市里房屋等固定资产的价值远不是农民可以比的,有些城市的一套房很多农民几辈子的收入都比上。很多城市老人的退休金除了能满足自己的生活旅游等开支外,还可以买车买房,他们的退休金和固定资产足以让子女生活无忧,这也就是城市里出现很多“啃老族”的现实原因。
农民基本上无固定资产可言,目前绝大多数农民是迫于种地已经无法保证生存的现实原因而外出打工的,大部分农民不得不选择付出大而回报少的工作,一旦不再打工也就“入不敷出”,农村子弟谈何啃老,要啃的也只有黄土。百来元的养老钱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下已经很难维持生活所需,农民只能靠子女养老。而现实的情况是迫于教育、医疗、住房等多重压力,青壮年农民只能外出打工,只是每月寄点生活费,又谈何养老?农村里的老人只能自生自灭,在自己还能动的情况下继续从事繁重体力劳动以减少子女的负担。稍微观察就能看明白,现在还在种田的基本上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农民,建筑工地六十岁以上的农民也是主力军。
有人说农民免费拥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与城市居民一样缴纳足够养老保险而后享受退休待遇,其实哪个农民不想这样?但城市居民的住房、公路、公园广场、绿化等哪个不是使用了国家土地,哪个不是征收了农民的土地?本就不在同一起点又谈何平等,现今城市的建设本就在农民的参与下,现在中国的发展本就有农民的功劳,在一部分人福起来以后再谈平等恐怕不是该说的。有人说农民与其他人一样都是劳而有所得,但又有谁会说工业产品一直在涨涨涨,而农业产品几乎停滞不前,是中国农民生产出了过剩的农产品吗,那为什么每年有这么多的农产品进口,只是国家为了稳定生存消费的宏观调控罢了。
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看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说了十来年的以工业反哺农业也会开始,未来农村的快速发展是必然的,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平衡城乡居民养老状况势在必行,共同富裕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有日可期。
本文章由阿卡大大原创发布,聊农村说农业,讨论农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欢迎关注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