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养老院没你想象的那么好,里面既现实又残酷,过得很不体面
2021-05-16 09:25  浏览:67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养老院里102岁的羊老太太被关在屋子里出不来,她趴在窗口哭着喊着要回家找妈妈,其他老人在外面看着叹息摇头,一个傻子(养老院护工的助手,有点智障)拿着棍子作势要打羊老太太,让她安静点。现在都100多岁的人了,哪里还有妈妈呀?




这个画面经常上演,为了防止她乱跑,护工只好把门栓了,但她却趴在窗口喊着要回家,隔壁的大爷不胜其扰把门开了,羊老太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挑着一个包裹艰难地挪出门口,走了两步却迷茫地坐在椅子上不知所措,她无儿无女,没有依靠,突然想起自己的家都不知道在哪里,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孤独老人,羊会莲,一生孤苦伶仃,无儿无女,她想在家里死去却不能如愿,大限将至,嘴里念叨着爷爷奶奶,哭着要找妈妈。


这个老太太叫羊会莲,一个无儿无女的老人一生坎坷,她年轻的时候丈夫被抓壮丁死了,再也没有回来,她也一直没有再嫁,一直独居生活没人看管,前几年娘家人接了回去生活,后来长辈们都去世了,她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政府把她安置到了敬老院,她是敬老院年纪最大的老人,也是服务员陈桂林(院长的老婆)最头疼的,羊会莲大限将至那些天,都开始有点神智不清了,天天喊着要回家找妈妈,嘴里经常念叨着爷爷奶奶,这可累惨了服务员陈桂林大姐,大姐自己都61岁了,本来精神体力都跟不上了,照顾这些老小孩显得有点吃力,但她还是尽心尽责的照顾着。




有一天吃完饭后,羊会莲神智又不清醒了,又开始闹腾着,嘴里一直念着爷爷奶奶,还哭闹着要回家找妈妈,其他的老人这个时候都凑过来看她,忍不住的叹息,这种情况几乎每天都会重演,为了防止她乱跑出意外,实在没办法,只能用木棍把门给栓上让她在屋子里呆着,但是她不乐意,趴在窗口叫喊着要回家找妈妈,院子里的其他老人实在忍受不了她不休止地叫嚷,就把门给打开了,羊会莲挑着行李柱着拐杖艰难地往门外走,刚走两步却缓缓的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她突然想起自己早就没有家了,显得彷徨不知所措。


这里的老年人年纪这么大了,什么都能忘记,却忘记不了爸妈,忘记不了家。


大家都说,羊会莲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想回家看看,但是,她哪里还有家呀?


又过了一段时间,养老院再也听不到羊会莲要找妈妈的叫嚷声了,院子里突然静得有点压抑,羊会莲走了。所有的老人都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在他们的耳边总是响起羊会莲要找妈妈的叫嚷声,他们突然觉得自己也像被遗弃的孩子。


他们很矛盾,知道自己也会有要走的那一天,但又害怕这一天的到来,他们并不害怕死亡,但他们害怕那一天走得太孤独,羊会莲奶奶走了,他们好多天都笼罩在死亡所带来的孤独里面。




赵学华老奶奶,有两儿两女,但她却像一个皮球被踢来踢去,为了化解矛盾,只好呆在养老院,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儿女接自己回家,其他没有儿女来接的,在一旁默默呆着,像被遗弃的孩子,看着很心酸。


赵学华奶奶,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一生劳苦把四个孩子拉扯大,但年老后,却要看着孩子们的脸色活着,因为劳累成疾腿废了,只能常年躺在床上,几个儿女互相踢皮球一样都不想照顾她,她儿媳甚至指责她:“为什么都成这样了还要活着,不如死了还清净些。”都觉得赵学华奶奶现在是一个累赘。在赡养赵学华奶奶问题上,儿女们都不愿意多出一份力,都生怕自己多吃一些亏,因为这件事情,四个儿女的关系都不怎么好,为了平息儿女的不满和愤怒,她住进了养老院。




平时除了小女儿会过来看看,其他几个儿女都不见踪影,都生怕会给自己添麻烦,小女儿也对这件事情很多不满和埋怨,家庭生活也不好,事情也多,来看母亲时,也逗留不久,经常是说几句话就匆忙离开了,她总埋怨说,要是母亲身体好一点多好呀,就不会这么多麻烦了,他们兄弟姐妹关系不好,像仇人一样,原因也归究到母亲身上,看到几个儿女的态度, 赵学华奶奶很心寒,却又无可奈何,要不是为了这个家庭,为了他们几个,不这么劳苦,自己能把身体搞垮吗?




赵学华奶奶一直心情不好,过得很悲观,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一个累赘,别的老人不是没有儿女照料,就是儿女在外打工,照料不到,但自己有儿有女的,并且都在身边,却没有一个愿意给自己养老,她花着儿女们的钱,看着他们的脸色在这里过一天是一天,日子过得很没盼头,却轻易死不了,这种无望与落寞,局外人根本无法体会。


小女儿说:“她总是说活着没意思,想死了算了,其实她最怕死。”赵学华奶奶心脏不好,经常要吃药,药方说明一次只吃2-3片,她却一次吃四五片,嘴里念叨着死了算了,其实心里很矛盾。




春节将至,是老人们最期待的日子,在外面务工的儿女们都会回家过春节,那也是老人们可以回家的日子,个个都盼着自家孩子能早点接自己回家,很多老人都陆陆续续的让自己儿女接回去了。


那天赵学华的侄子们来接她了,她眉开眼笑地准备好,两个侄子嫌她走得慢,直接架起来往外走,看那姿势可不好受,连衣服都撩起来了,露出瘦骨嶙峋的后背,走得累了侄子把她搁在椅子坐着,赵学华一直在生闷气,但又很无奈,自己老了,挣扎不了了。




临终的那几天,自己都会有预感,硬撑着最后一口气就是不咽,想着能等到儿女接回家,不想死在敬老院。


养老院里的王远老人,不是低保户,和赵学华奶奶一样,都是有儿有女的,但被儿女安排在养老院生活着,这一年冬天要来了,当地有一家企业为养老院赠送来了给老人穿的棉衣。发放棉衣那几天,王远老人还挺精神的,当时还因为养老院里的一个帮工(服务员陈桂林的帮手,是一位有点智障的42岁无儿无女,叫王振发的男人)穿了他的棉衣,差点打了起来。




但过了几天,王远老人病倒了,躺在床上起不来,几天都不吃不喝的,大家看在眼里,都知道他快不行了,陈桂林急着联系王远老人的家人,希望他的家人接他回家,但是王远老人的6个儿女个个都在推诿,不愿意接老人回家,这时陈桂林很恼火,老人都成这样了,也不见一个儿女来看看。




但埋怨归埋怨,她还是一天到晚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王远老人,每天给他换衣服床被,喂他吃饭,王远老人连续病了几天,好久没有清洗了,陈桂林烧了热水,叫来了其他的几个人一起帮忙给王远老人清洗身子。陈桂林嘴里埋怨着,自己这精神,都快撑不住了,一个月别说1200元工资,给3000元都没办法干下去了。




老人们心里都很清楚,王远老人也到了该走到时候了,但是他的六个孩子没有一个来接他回家,他一直撑到现在不肯咽最后一口气,一定是有他的理由,附近的村民有人说,王远老人又不是无儿无女,家里也不缺啥,不是低保户,要是死在外头,确实很不体面。但是村民们又说:“老人都要死了,儿女们都不来接,显然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名声不名声的了。”但是王远老人就是吊着一口气撑着不走。


一个人老了,除了拼比儿女再也没有什么可拼比的了,如果儿女不孝,晚年之后除了生活难以持续,更多的是精神的困扰和折磨,就拿王远来说,所谓的体面和尊严,便是他撑着不愿在外面咽下最后一口气,自己有儿有女,家境也不差,老死的时候却没有儿女在身边,外人会怎么看自己,活了一辈子,脸面往哪放,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儿女,以后自己的坟头会不会因为自己的死给儿女带来风言风语,儿女也懒得烧多两注香?




过了几天,王远老人的病越来越重了,自己都预感撑不过去了,他再次提出要回家,他不能死在养老院里。


院长亲自给他那6个儿女打电话,依然不是互相推诿,就是直接把电话挂断了,直到最后再度催促,只有二女儿夜里过来把王远老人接回了家。但就在第二天,王远老人就离开了人世,他没有像正在敬老院那样倔强地撑着。




第三天院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老人,老人们不免唏嘘和感伤,他们说,王远老人是硬撑着一口气不肯咽下去,直到等自己的儿女接回家才走的,他希望死在家里 给儿女留点体面。王远老人到死了,都在维护着儿女的体面和名声,但最后得到了什么?


几个老人凑到一块聊着天,聊着王远老人,他们在说笑:“淘气的都死掉了,剩下的不要再淘气了。”几个老人跟着一起笑,但却掩盖不了对死亡的无助,他们在笑,心情却轻松不起来。


谈论得最多的是生呀,死呀,负能量满满的,没一点生气。


平时老人休闲的在院子里一起坐着嗮太阳,聊着天,聊的最多的就是自己子女的问题,生生死死的话题,老人们总是会在抱怨,这人呀,到了七老八十的,就会被嫌弃了。


管理员陈桂林也抱怨这些儿女们真的不孝,平时连一个电话都不打,都不管自家老人的死活。老人们除了抽着烟,抱着怨,也没有什么可做,日子也就一天天这样过去了,他们的日子过得负能量满满的,一点生气都没有。




这是一部反映社会养老现状的真实拍摄的记录片,整部片子看了第一遍就不忍再看第二遍,满满的压抑感和心酸。


都说养儿防老,但却觉得这是自己骗自己的一个谎话,辛辛苦苦养儿养女,到头来却连死得有尊严一点都是奢望。


现在很多年轻人总会说,如果老了,儿女不照顾了,我们就去养老院,和一帮老头老太太打打牌,喝喝酒,聊聊天,也蛮好,但事实往往很残酷,养老院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不是迫不得已谁都不会去养老院。


选择养老院的无非就是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无儿无女。


就如同羊会莲老奶奶一样,因为无儿无女,老年人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好好地渡过晚年都是奢望,神智不清了,但心里想有个家的念想却比任何人都清楚,她这一辈子孤苦伶仃,多少苦多少难多少遗憾都过来了,到头来都放下了,唯独念念不忘的是想有个家。


现在很多年轻人向往所谓的自由,对家庭的概念很淡薄,那仅仅是因为年轻,没经历生活的难,缺乏对家庭的担当,当你年老了,就知道你种下的因,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在年轻时,可以追求自己的自由,但也不能摈弃责任和担当,对人生对家庭的责任,是你安度晚年的保障。


第二:儿女为了生活,出门在外务工,无法照顾老人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特别是在一些落后的地方,为了生活,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无暇顾及家里的老人,实在没办法,只好把老人送到养老院。


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却以这个为理由,任由老人在养老院不管不顾,其实人老了,想家的念想最特别浓,老人辛苦一辈子,什么都看淡了,看透了,至于儿女富不富贵,对他来说已不重要的,老人最希望看到的是一家人的团聚,热热闹闹的,自己年老了,有儿有女陪伴在身边,才会觉得安心。


第三:儿女不孝,对老人的赡养问题互相推诿


儿女不孝是让老人最心寒的,如同王远老人一样,儿女满堂,临走时却连一个来接他的儿女都没有,个个在互相推诿,儿女把他送到养老院不是没有人照顾,而是互相推卸责任,生怕自己吃亏,都不愿意照顾老人,亏王远老人到死还想着维护自己儿女的体面,但儿女不孝,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看不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的。




去养老院养老并不能完全消除老年人心里面那份孤独和寂寞,老人想要真正完全解除心里的孤独和寂寞还是需要那份亲情的陪伴,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围绕在自己的身边,让他知道这个家一直都在,心才安。


我们不说去养老院不好,现在也越来越多子女选择养老院安置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出门在外担心老人独居不安全只好安排到养老院,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不应该成为逃避责任的理由。


人生有轮回,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养育什么样的儿女,你现在对待父母的态度,也许就是年老后你的儿女对待你的态度。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趁早,别等到父母都不在了,才发现有父母的家才有那一份安稳,才知道有家的重要。


但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安度晚年,都能被温柔对待。


发布人:2a74****    IP:61.145.4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