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坪区域敬老院坐落在享有“陕南第一山水”美誉的黎坪国家森林风景区。它犹如镶嵌在黎坪山水间的一颗明珠,每年吸引着省内外各地参观考察团的参观、学习、考察。这里环境优美,管理一流;这里窗明几净,错落有序;这里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这里鹤发童颜,为霞满天。
黎坪敬老院的发展,离不开敬老院有一位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院长,他就是谷佳林。这位只有31岁的院长, 2008年12月从部队退伍后,2010年通过招考分配到区民政局中心敬老院工作。先后任中心敬老院青树区域敬老院院长助理、中心敬老院膳食部科长等职,2015年3月经主管部门考核,任黎坪区域敬老院院长。近日,笔者慕名冒雨前往黎坪区域敬老院对其进行了采访。
亲情化服务 用真爱树形象
黎坪敬老院目前入住老人84名,工作人员7名,主要供养黎坪、两河、黄官、青树、红庙5个镇的特困供养对象。2015年,他刚担任院长时,从各村组送来了47名五保老人,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最大的91岁,最小的也已年过花甲,绝大多数人又是痴、呆、傻、哑一类的残疾老人,半数以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病残,部分老人甚至没有一点交流能力。院民入院前都是单人独户,亲情缺失,性格孤僻,有的脾气暴躁,要照顾好这一老弱群体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在敬老院安享晚年,并非易事。他的思绪万千,心情难以平静,更觉责任重大。但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压倒,而是在心里默默立下志愿,一定要用“热心、细心、耐心、贴心”照顾好老人,赢得老人信任,担负起肩上的责任,要做到视院为家,兢兢业业,精心管理和护理各位老人,用真爱去呵护孤寡老人,无怨无悔为院内老人们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爱心,以此来获得大家的认可。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每位老人亲切交谈,摸清每一位老人的生活习惯和脾气性格,针对每个老人的脾气性格合理安排他们的生活。老人们早已习惯了单身生活,生活习惯自由懒散,加之部分老人性格孤僻、偏激、暴躁。连说话都很难合拍,刚汇聚一起时,老人之间为一点小事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家常便饭。每每这个时候,他便促膝谈心,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对那些又聋又哑又不识字的院民,他就用手势比划交谈,对那些脾气暴躁的就不厌其烦耐心细致的谈,重复一百遍,一千遍,终于让老人们冰冷的心慢慢变暖,日子久了,院里的人际关系渐渐有了微妙的改善,通过不懈努力,他成了老人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为了能悉心照顾好每个老人,让他们体会集体温暖,他坚持和老人们同吃同住。每年的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他都做到节前开会研究征求老人的过节要求,办好过节物资,做好过节的菜肴与老人们共庆节日。特别是春节他都坚持陪伴老人,大年初一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门向各位老人拜年,送去新年的祝福。自到敬老院工作以来就没有和家人过一个完整的除夕,总是在年三十抽点时间赶回家和家人团聚一下,然后又赶回敬老院陪老人看春节联欢晚会,放喜炮迎新年。因长期坚持在院,谷佳林同志总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满足各位老人的要求。在他的带领下,敬老院养老护理人员和老人相处和睦,亲如一家。
“老人们没有亲人,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敬老院是个特殊的家庭组合,成员都是孤老、残疾、病幼、聋哑等特殊群体,由于来自不同居住条件、不同生活习性等原因,院民个人素质存参差不齐。要把他们引导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卫生、守纪律的好院民是一件很头痛的大事,如果靠简单、粗暴、压制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在院这些年来,他采取,以心换心,连心攀亲、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感化。
老人们都是年老体弱之人,有些生活都不能自理,他总是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做饭、洗衣、护理系于一身。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坚持做到一日三餐不吃重复菜,平常餐桌上四菜一汤,每天保证吃上一顿肉,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让大家满意。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月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对少数身体较弱的老人,谷佳林联系医疗机构安排车辆送老人上门检查,及时掌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老人冬不着凉,夏不中暑。他用至亲至爱,无私奉献的博大爱心,如对父母一样对待老人,不仅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让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
入院的老人们多数是膝下无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让他们晚年多享几天清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一直是谷佳林的信念和理想,他积极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来院里为老人送温暖献爱心。平时他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养老护理人员,为行走不方便的老人打水送饭。为卧床不起的,每天帮他们接屎接尿,时常提醒:“老人们没有亲人,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2015年5月份,68岁的刘胜富老人下肢血管堵塞,血液不流通,大脑供血不足,面临瘫痪。老人住院后,行动不便,他与工作人员分成4班倒轮流为他喂药喂饭,端屎端尿,洗澡换衣,经过两个多月的悉心照料,硬是把刘胜富老人从病魔手中夺了回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院民李德忠患有食道癌,在病危时他一直守候到晚上十一点多钟,直到老人含笑而去。几年来,他为多位老人送终尽孝,老人亡故后全是他护送到区殡仪馆火化,送他们最后一程。他是老人可信赖的亲人。
他还为老人牵线搭桥喜结连理当红娘。院民胡思兴、王翠莲两位老人,入院后经过和睦相处、相互交往,已有爱慕之心,谷佳林看在眼里,更想促成一对老人喜结良缘,当两位老人拿上结婚证时,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他们都说“在家孤孤单单,想不到在院里不花一分钱,还能组成家庭,我们真是幸福”。在院里这些年,他把每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总是认真地把它做细做好,倾洒一片真心,换得老人开心,献出一片爱心,赢得院民尊敬,多少老人在我面前说:“谷院长,你真是个大好人,脾气又好,比亲生儿子还要亲,在晚年能碰上你这样好的人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哇!
敬老院这些年还有一个惯例,就是每个月会集中一天时间为当月的五保老人过集体生日宴,在护理员的生日祝福曲中,点燃幸福的蜡烛互相传递着祝福,为老人燃起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杨大富老人就激动地说:“我们没儿没女,也同样像那些有儿女的一样享福啊!”
老有所乐,营造温馨的老人家园
敬老院不仅在基本生活上满足老人的需要,也时刻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在每个老人心中营造浓浓的亲情氛围,让每个老人都能找到家的温馨感觉。
在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上,成立了“院民议事委员会”,老人们可以随时向工作人员传心声、提建议,让服务人员及时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组建了秧歌队,购置了服装、乐器等必备文娱用品。每当重大节日,工作人员同院民同台演出,共享“文化养老”的成果。院里定期组织职工和老人在一起开展队列训练、拔河、端乒乓球、套圈等游艺活动;积极与各种社会民间组织、社会爱心人士联系,在中秋、重阳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文艺演出和送温暖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老人们跳健身操、定期放电影,组织老人打麻将、下象棋、打牌,让老人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馨。对于即将离世的老人,专门建立了区中心敬老院护理分院,设立了“临终关怀室”,为老人准备寿衣等临终用品。在照顾他们身体的同时给予他们心灵慰藉,让供养人员在生命的最后时期,享受安静、祥和的临终环境,圆满地划上人生句号。
选择了五保敬老工作,就注定是选择了无私奉献。他因为经常节假日值班不能与亲人团聚,就连父母生病,他也顾不上照看。去年母亲得了病,他因为工作忙,也不能陪在母亲身边,只能偶尔探望一下,母亲去医院复查只能让她自己一人去医院治疗,看到她远去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情服务换来了真心相报。通过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近年来院民自发制作了数面锦旗悬挂在各个楼层,有位院民还把“不是儿女,胜似儿女”的锦旗挂在了院门口……谷佳林先后被陕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陕西省白明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被汉中市老龄服务业协会评为先进工作者、被南郑县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南郑县孝亲敬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谷佳林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为老人们挥洒着自己的热情与汗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战士退伍不褪色的情怀与本色。
作者/来源:汉中退役军人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