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因此,养老压力越来越大,仅养老金的发放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国家开始研究延迟退休措施。
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其实,我们并不是最早出现老龄化问题的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发达国家早就走在了我们前面。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18年底,日本7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了2618万,首次占到了总人口的20%以上。65岁以上人口也达到了3557万,占总人口的28%。也就是说,每4个日本人里,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5个日本人里,就有一个70岁以上的老人。
目前我国退休年龄标准,是建国初期人均预期寿命40多岁的情况下制定的。如今,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3岁,养老保险的赡养比也下降到了3:1。“延迟退休”,是应对养老金收不抵支风险、维持政策代际公平的有效选择。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认为,上海一个女性能活到85岁,如果55岁退休,后面要领30年养老金。如果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必然要“啃小”,增加下一代人的负担,这从代际公平上说不太好。
为此,许多人持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延迟退休可以减轻养老保险基金的重担。有专家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如果把退休年龄男性提高到65岁,女性提到60岁。则多收5年养老保险,少发5年养老金。养老并轨后,我国更面临万亿成本的缺口,延迟退休尤显得必要和紧迫。
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
显然,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主因在于缓解养老保险金的缺口。延迟退休有助于弥补养老金亏空,缓解养老压力从养老金诞生那天开始,就伴随着空账。根据如今最新的数据,中国如今的养老金空账大约为1.3万亿元。假若这些人到了60岁还继续工作的话,那么他们不仅不会领取养老金,还会继续缴纳养老金。有专家也算过一笔账,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
还有些人认为延迟退休会增加就业压力。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人才市场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如老年人仍占领岗位,提供给年轻人的机会就越来越少,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另外,若一个单位里有大量的老年人,不利于吸收新事物,工作效率低,影响事业的发展。正如日本,因为老年人口过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所以电商、移动支付、互联网这些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不仅影响了一家企业的发展,还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
另外一些人还认为延迟退休对中低收入劳动者不公平。在热门回帖中有一条是这样的,“其实如今人的压力很大,中低层工作者的工资往往除了扣除社保金及所纳税金,拿到手中的实际工资,所剩不多,这所剩不多的工资还要用来生活、还房贷、供养老人以及教育子女等等,其实真的应该考虑把人员的退休年龄提前10年,女性45岁,男性50岁,这是最好的抉择”。虽然把退休年龄提前不现实,但也反映出中低收入劳动者面临了许多经济压力,这是他们渴望及早退休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些四五十岁的下岗职工,因为年龄大,技术、学习能力都不如年轻人,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他们只能做点简单的事,勉强维持生活。然后等到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若调整退休年龄,他们等待的时间将更长,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打击。
结语
“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发布,其中明确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意味着,延迟退休是一定会实施的。但延迟退休方案实施是逐步、有计划、分阶段实施的,不会“一刀切”。我们也要相信国家会根据情况妥善安排,不会让大家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