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交警拦住我问: ‘你想好了?进来的话,短时间内就不能出去了哦。’我说: ‘我都做好了准备,行李箱都带着呢。’”今日上午9时许,沈盈欣载着满满一车行李箱、为老人准备的大箱零食和药品,从金沙洲赶到了上班地点——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的广州市养和怡老院。
“父女兵”上阵守护养老院。 6月3日,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被调整为封控管理区域,人员只进不出,严禁聚集。当天,本已回到家中的沈盈欣,经过仔细斟酌后,毅然决定收拾行李,回到养老院,和身为院长的父亲沈适伟“并肩战斗”,共同守护院内的120多位老人。
当沈盈欣赶回养老院时,60多岁的沈适伟接过女儿带来的行李箱,开了个玩笑:“我们就当去旅游了!”
5月下旬,广州这轮疫情刚开始时,沈适伟就一直密切关注着相关动态。一开始,他觉得病例所住区域离养老院还有一些距离,并不太紧张,但当邻近的白鹤洞街等地也出现感染者后,他心中的弦便绷紧了。
养和怡老院有120多位老人,最年轻的60多岁,最老的106岁,80岁至90岁的大约占30%~40%,90岁以上的占30%。“我们养老院开了20多年,这里的老人基本上都是熟人介绍过来的。有的甚至是两代人都住这里。人们把老人送到我这里来,我就必须要为他们负责,让他们的家人放心。”
随着疫情变化,沈适伟及时封闭了养老院,加强消毒,并停止家属探访,要求员工待在院里不要出门。他们还按照一个月的需求准备了米、油、面条、奶粉、口罩、成人纸尿裤等物品。
沈适伟奔波在院内给老人家派发口罩。 沈适伟是一名老党员,1986年在担任广州一家大酒店的副总经理时就入了党。平日里,为了让老人们吃得健康、吃得开心,沈适伟凭着积累的丰富餐饮经验,亲自手写菜谱。这些天来,他对老人的一日三餐更为上心了。“老人家身体本来就弱一些,只有他们吃好了,免疫力才能强起来。”
当东沙街被纳入封控管理区域后,沈适伟多方联系供应商保证养老院的肉菜供应。 3日下午,当东沙街被纳入封控管理区域后,一向沉稳淡定的沈适伟,也有点儿着急了。“米面油我们好准备,但蔬菜、蛋类、肉类这些不好存放的东西,没有办法储备太多。”他连晚饭也顾不上吃,和员工们分头行动,多方联系。“那几个小时我的眼睛都不停地看着手机,脑袋不断地想着各种办法。”次日凌晨2点,他终于跟一家有出入证的供货商谈好,对方答应白天就给他们送蔬菜肉类过来。
多番联系后,供应商运来了物资,沈适伟与女儿出门搬货。 今日下午,沈适伟又接到了供货商的电话。“鸡肉没有了?那鸡腿要30斤。上海青和生菜每样拿40斤来。最好开张收据,马上给我送过来。另外,我昨晚订的,明天还是要照送过来哦!”
半小时后,蔬菜、肉类终于送到,沈适伟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沈适伟陪老人家聊天解闷。 女儿沈盈欣的“逆行”归来,也让沈适伟多了得力的“左膀右臂”。“养老院封闭后,没有亲人探视,有的老人可能会失落。我女儿比较会安慰人,这里的老人们都很喜欢跟她聊天,她可以帮忙安抚一下老人。她还可以帮我操作一下电脑。”
“我们做这一行要以老人为先。”沈适伟说,除了他们父女俩,养老院的1位副院长,1位院长助理,1位医生,1位护士,以及30多位护工,都选择了留守,一同照料陪伴老人们。他们都相信,这段特殊的时光很快就会过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韵桦、吴子良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玮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