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老人在回老家养老的时候被停电了,儿媳:她做了十五件事
出门在外,总想落叶归根,如果可能,谁都想回家养老,用自己的余生,回味一下故乡的风土人情。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也有很多人成行,但是如果你回老家后,儿子不给你水电,也不让你进门,你是怎么想的呢?
有些人认为这不可能发生,但是在四川,确实有这样的例子发生。
七十一岁老人回老家养老,被停电停电
有一次在四川,一位71岁的刘婆婆,年轻时打拼了一辈子,后来到女儿家养老,也许是思乡吧,想回老家养老,正好自己的儿子媳妇也在那边,有一个照应。
可是刘婆婆回老家后,儿子儿媳给她找了一个房间,可是不许她开灯用电,也不许她用水,更不许她用家里的卫生间,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是老头子,就算是年轻人也会觉得很为难,毕竟水电已经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据刘婆婆说,自从她从女儿家回到老家后,儿子媳妇就一直在刁难她,断水断电都不说,还不许她从正门进出,刘婆婆也只能绕道走,从厨房后门回家。
这是一条荒废的土路,杂草丛生,雨天路上湿滑,刘婆婆又怕摔了一跤,所以每次只要有可能下雨的天气,她都不敢出去,怕路滑,也因为刘婆婆走多了,自己也整理下,在这条小路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这种做法,邻居很难理解,因为儿子儿媳常骂刘婆婆,邻居遇到时也常来劝解,刘婆婆的儿子还放了话,要把刘婆婆淹死在水里,更是让大家非常气愤。
与此同时,另一位邻居也习惯了这种方式,从自家给刘婆婆拉电拉水,和刘婆婆说上厕所都能自己来。
刘婆婆的儿子媳妇发现后,直接和邻居吵了起来,让邻居不要再多管闲事,赶紧把拉的水力发电收回去,否则自己会被砸。邻舍也很硬气,说只要他敢砸,他就不会去打刘婆婆的媳妇。终于这事了结了,刘婆婆也上水电了。
在这件事上,刘婆婆的儿子儿媳也有自己的理由,认为是刘婆婆年轻时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所以才如此对待刘婆婆。
刘婆婆的儿媳表示,公公才过世7天,刘婆婆就改嫁了,拉都拉不回来,深深的伤害了儿子儿媳的心;更何况儿媳嫁过来后,婆媳关系不好,出了许多矛盾,从刘婆婆改嫁后二十多年,刘婆婆没有回老家一次,也没有给儿媳任何钱,现在反而回来让养老,谁都有自己的怨言,刘婆婆能做初一,儿媳能做十五。
此后,刘婆婆将两个女儿和儿子儿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刘婆婆的子女每人每月支付刘婆婆300元作为赡养费,刘婆婆的两个女儿没有意见,但儿子、儿媳表示自己家穷不能承担此项费用,只能每月承受每月50元,最后经协商,儿媳每月给刘婆婆100元作为赡养费。
但是对儿媳之前说的话,刘婆婆不敢苟同,十分气愤。从前,农村妇女的家庭状况并没有那么好,更何况,她们还是非常贫困的。刘婆婆的儿子、儿媳本来对刘婆婆不好,又打又骂,以前刘婆婆自己丈夫还在的时候,对方还收敛,可是后来丈夫不在了,刘婆婆担心日后生活被儿子儿媳打,被逼无奈,才改嫁到邻村的一位老伴。
但是,尽管是改嫁,当时的社会,刘婆婆并没有领取结婚证,况且自己的户口本也被儿子拿走,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也拿不到。如今回老家,刘婆婆也想要拿回自己以前的户口和种地资金。
但是刘婆婆的儿媳妇并不同意,她觉得刘婆婆拿了户口本要去跟自己的老伴领取结婚证,况且刘婆婆的老伴村里也在搞拆迁,刘婆婆领了结婚证,就可以领拆迁款和老伴村那边的房子。
并且既然邻村都拆迁了,媳妇这边也有可能拆迁,如果刘婆婆拿着户口本,现在自己住的房子就算拆迁也和自己没关系。因此儿媳妇,同时也包括刘婆婆的孙女,也不同意把户口本拿出来,但是也退一步,可以给刘婆婆用一下家里的卫生间,也可以给刘婆婆进正门。
对这件事,大家都很唏嘘,儿子媳妇的目的很明确,你可以回来养老,我也可以每月给你100块钱,但是户口本,以及耕保基金,都归儿子媳妇所有,可以占为己有,但是不能对自己的妈妈好,让人相当费解。
公婆做初一,儿媳做十五
对刘婆婆这件事,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但是儿子媳妇没有赡养老人,的确是自己的问题。
据说,是婆婆年轻的时候没有做好,让儿媳妇很生气,况且还改嫁了,所以现在儿媳妇这样对待老人,也是情有可原。
这句话的确是对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结果正好相反。
刘婆婆改嫁,也是迫不得已,被自己儿子和儿媳逼着,一个村里面的邻居大家都明白,所以当时刘婆婆应该是以逃走的方式,在自己丈夫去世7天后,从老家逃走,导致户口本等证件都没有带,自然也就没有了结婚证,到了现在村里有拆迁的可能,占有自己母亲那麽多资产的儿子媳会甘心拿出来吗?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想,这件事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开始,刘婆婆改嫁是确实存在的,儿子儿媳打骂刘婆婆也确实是存在的,所以刘婆婆改嫁的原因,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儿媳,毕竟人有避祸的心理,所以在自己的丈夫死后7天,逃走了,也由于比较匆忙,所以证件那些都没有来得及带。
二儿子儿媳妇占用刘婆婆的财产,也确实存在,即使刘婆婆改嫁,但在管理上,因刘婆婆未能领到结婚证,所以刘婆婆仍属丈夫一方,按继承权,刘婆婆与自己的女儿,虽可占到部分,但事实上全被儿子儿媳拿走。
其三,儿媳不愿赡养刘婆婆的原因之一,就是刘婆婆外出二十多年,从未为家庭做过任何贡献,因此无法赡养刘婆婆。这也是不对的,至少刘婆婆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和儿子养大了,这是一种贡献,同时对于当时的形势,刘婆婆还是很年轻的,敢不敢回家?是不是要回家睡觉?因此谁敢回去。
其四,儿媳不愿赡养刘婆婆的另一个原因是,有可能是村里拆迁,这牵涉到利益关系,如果真的拆迁,我想当儿媳的,是没办法保住这些拆迁款的,毕竟房子的户口本名字还是刘婆婆的,除非刘婆婆过世;即使刘婆婆真的过世,刘婆婆还有两个女儿可以继承这些东西,所有的利益使然。
乡下老人应该怎样养老?
老人住在乡下,养老是一个话题,条件好一些的家庭问题还少一些,条件差一些的农村家庭,对于养老,就更是不言而喻了,无非就是不愿意承担老人的那部分养老费用。
还有许多农村老人,不是单位退休,也没有什么退休金可言,至于退休金,那要孩子自己给自己交才行。
那乡下的老人该怎样养活自己,而不让他们的孩子如此排挤他们呢?
1、对自己好一点的儿媳妇。婆媳关系离自己的家庭越来越远,总得找个领路的人去认识老公的这一家,这件事交给男人去做,算了,只会越做越乱,所以这样的事只能交给女人去做,也就是婆媳关系。
2、谁家都会有矛盾,都会有婆媳之争,但是闹归闹,我们需要的是不和,这样一家人才会在吵闹下,越来越和睦;但是要上升到人身攻击,那就成了另一回事,因此,家里人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没有沟通就只能憋在心里,等一辈子。
3、面对对自己儿子儿媳的训斥,作为老人,最好装作没听见吧,老人年纪大了,听力退化,怕的不是听不到彼此说什么,而是害怕很多事只听一半,很容易给双方带来矛盾。
4、作为一个老头,糊涂点吧,在家所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计划睡觉吃饭,对于儿子儿媳的问题,就装作不知吧,看不惯了,这才是自己该做的事。归根结底,一个农村家庭,能有多少钱,老人能有饭吃,有房住,不受责骂,别的什么都不必争。
“百善孝为先”,中国有句古话,讲究的是要能照顾好自己以前的父母,毕竟,父母现在的样子,就是自己未来的样子,父母现在的状况,就是未来的状况,千万别小看了儿子在这些事情上所学到的,自私自利的事情,孩子很容易学习。
孝顺父母这句话,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社会上总是有这样的诱惑,让你放弃孝顺父母这句话,只有真的去孝顺别人,才明白,这句话有多难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