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德国商人救下25万南京难民,晚年穷困潦倒,南京群众:我给你养老
2021-08-05 22:37  浏览:446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提起南京,总是会回想起曾经那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那是谁都不愿意碰触的伤口,也代表着我国最为屈辱的过去,幸好如今一切已经过去,拥有了和平幸福的年代,也不辜负曾经为了新中国建立付出的先辈们。


1937年12月的南京,冷风萧瑟,街道上几乎无人敢过多逗留,似乎每个人都意识到不久之后将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当时日本已经打到城郊,城门马上就守不住了,大家都想要逃到城外,按照当时情景,外面确实是南京城里更安全一些,谁也不知道日军进城后,即将面对是什么样的场景。


最初为守护住南京,唐生智临危受命成为司令长官,本身也想凭借自己能力对战侵犯者,可是寡不敌众,而且设备都不能和敌军相比,最终他也支撑不住,先行逃走。唐生智走了之后,群龙无首,军队一下子就散了,城里都是手无寸铁的群众面对日军,自然备受屈辱,多数人都在此失去了生命。




这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人人都在惶恐中度过一天又一天,生怕自己下一秒会惨遭意外,在6个胆战心惊的日子里,有一个外国人用自己并不宽广的胸膛,为南京人群撑起了一片守护地,让当时将近25万人免受日军欺负打压。


那么这个外国人是谁?他是什么身份?当时到底为南京群众做了什么,能在后期被数万计民众称之为“活菩萨”?


南京安全区的建立


这个外国人叫约翰·拉贝,他是德国人,同时也是一位纳粹党。提到纳粹党,一般人心中对他们都是不好的印象,确实不少纳粹人做了让人无法原谅的坏事错事,反而拉贝明显与他们是不同的!


约翰·拉贝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自小在温馨和睦的家庭中长大,与父母关系亲和,也特别爱国,以至于在后来纳粹党为宣传国家信仰,作为爱国人士的拉贝才义无反顾加入。原本他的家庭是衣食无忧的,拉贝父亲是一位船长,总是能满足家庭需求,但好景不长,拉贝14岁那年,父亲意外去世,家里没有经济来源,从此中落。


为了减轻家庭压力、负担,最初还能轻松在学校学习知识的他,决定辍学去兼职打工,曾在一家出口商行当伙计,凭借个人能力后又跳槽到一家大公司工作数年。


也正是因此,后来在机缘巧合下受到西门子中国公司之聘,1908年,拉贝前往中国,在各个地方经商,途径沈阳、北京、天津,对我国产生了浓浓的感情。在此期间,拉贝认识了自己的妻子,两人相识结婚,过上幸福的生活。




1938年前后,拉贝担任了西门子公司驻华总代表,后德国鉴于他的身份,便被任命为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正是因为这个身份,让日军忌惮他,从而凭借一己之力保护了25万南京群众。


日军占领了南京后,开始进行掠夺,当时拍下许多照片,本来是用来炫耀,如今也成为他们实施暴行的证据,日军不仅从来不尊重南京百姓,还无所不用其极,用机枪扫射、拿炮轰炸,当地人民怕得到处乱窜,也不能躲过他们的抓捕和伤害。


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遭遇更是凄惨,如今只要想象出那个场景,都忍不住内心悲痛,可见当时日军没有一点人性,无数人惨遭他们的毒手!


可以说,此时的南京城,成为了一片恐怖的地方,外边的人不敢进,里面的人逃不出去。


拉贝当时就住在南京市广州路小粉桥1号,在日军11月份开始进攻南京,他并没有离开,其实在日军进攻之前,日方以及德方纷纷写信,为了拉贝安全,希望他先行离开,对于双方要求,拉贝没有理会,甚至将自己居住的地方,改造成小型避难所。


在他所居住的院子里,有将近600位难民,每个地方都站满了人,大家齐心修建了简易防空洞,确实在拉贝家里躲避了一段时间,但这不足以拯救所有人,而且凭他一己之力,没有实物来源,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得不到保障。


拉贝是心疼南京群众的,他不愿意看到如此悲惨的一面,由于前几年在中国生活,早就产生了深厚感情,面对冷酷无人性的日军,拉贝想尽一切方式从他们手中救过一个个难民。




在他的争取下,与同僚以及其他充满爱心的其他国家的人士,组建了一个南京安全区,里面有将近20个外国人,多多少少让日军不敢在他们面前胡乱造作。这二十多个人中包括传教士、教授、医生,在3.88平方公里的“安全区”中守护着前来避难的中国人,而拉贝担任了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


在这个地方,不停有人进来请求帮助,尤其是老人妇女小孩,得到了拉贝的照顾,要知道他们一旦被日军抓住,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妇女,必然会惨遭不可忍受的痛苦。由于地方有限,最初大家都睡在院子里,贝拉甚至将自己的住所以及办公室都让出来。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中,挤入了25万难民,有些后续进来的只能站着睡觉休息,拉贝尽量收留每一个人,给予他们保障。


不过难民实在是太多了,刚开始他在毫无战斗力的情况下,开车在南京的各个地方通知大家,有保护自己的地方尽量不要再到安全区,把这留给更加需要的人,而走到路上,不少人会拦车告诉他,哪里又有日军在欺负妇女、伤害小孩,他不顾后果、不怕自己生命受到威胁,前去营救。


每当日军被他影响到自己的“好事”,都会下意识想开枪,然而看到拉贝胳膊上纳粹徽章,只能忍着愤怒离开。


拉贝冒险拯救25万南京难民


当时德国和日本是盟国,拉贝胳膊上的纳粹袖章,总是让肆无忌惮的日军,看到后会有一丝丝收敛,这也是拉贝想看到的结果。但是要知道,日军身上有刺刀和各个机枪,可他只有一个毫无攻击力的袖章。




每当日军中有人不服,他会狠狠地将袖章摔倒他们脸上,并问到: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再加上拉贝脸上恶狠狠的表情,确实会吓退日军,这一招常常很管用!日本士兵似乎非常尊重,还可以说是害怕南京的纳粹党人,而这些难民站在他身后,就会得到一定保障。


而拉贝当时只是个商人,此前也没有经历过这一切,面对日本士兵肆无忌惮的伤害,他内心是惧怕的,也担心自己会被误伤,作为德国人完全可以先保住自己,但他心中有大爱,不忍心看到日前还欢喜活泼的中国人,下一秒被日军压制到随时丧失生命。


为了让安全区里的难民有饭吃,维持生命,他向外求救,当时南京市长给了国际委员会三万担大米和一万袋面粉,可是这些食物都储存在城外,难民不敢出门,只有拉贝和其他二十个外国友人,白天黑夜一趟趟来回托运,单单是运送粮食就花费了许多时间。


由于每天都会有人挨饿,拉贝和其他委员会不顾日军轰炸南京,仍然开着车外出,甚至又一次弹片扎住了司机的眼睛,仍然没有停止,可是东西太多,一趟趟的来回运送根本完不成这个工作,最终只有一万斤大米和一千袋面粉,仅是如此就拯救了许多人性命。


由于知道日军一直盯着安全区里的妇女,拉贝特意将大部分女性安排到同一个地方,周围还安插了不少男性保护,可仍然避免不了夜晚日军翻墙进入,为此他特意制定了一套紧急系统,一旦发现日军进入,妇女就会吹响哨子,听到声音的拉贝,迅速出现在周围赶走日本士兵。




拉贝夜以继日为南京人民付出,安全区的人们看在眼里,正是因为他的帮助,才避免男子被伤害,女性被欺负,此后每当拉贝出现在现场都会引起一阵轰动,大家自发跪下感谢,这也是国内最高规格的感谢方式了吧?


而这些难民中不缺乏放下武器的士兵,他们都是或多或少的受伤,进入安全区也只为留下一条命而已,然而日军不分青红皂白闯入,强行抓走手心、额头、肩膀上被磨破或者是茧子的人,认为当兵的因为拿枪、带军帽会在这些地方留下痕迹,才根据各个部位的细节抓人。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日本士兵就从难民营抓走了1300多名军人,尽管他们已经扔掉了枪,可日军仍然没有打算放过他们,对于这一幕,拉贝没有办法改变,内心十分无助。


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安全区周围的池塘都消失了,因为被人填满了。在1937年到1938年,《拉贝日记》是他在南京记载的所有自己看到的场景,还有不少日军欺压南京人的细节。


1938年的新年,可能是南京人最难过的新年,躲在安全区的难民虽然感叹世间难捱,却因为有了一席之地,安全最起码受到保障,而做到这一切的是一个德国商人,此时在他们心中,拉贝就如同守护神,在新年当晚,懂得感恩的中国百姓自发站好三排,对着拉贝进行三鞠躬,并且送上了一块大红绸布,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


正是因为他的守护,冒险救下这25万人,让大家感受到温暖,更是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每次看到这些难民渴望生命的眼神,拉贝内心就无比庆幸自己做了这些事情,他才会不顾这样可能引发的后果,收留他们,并且给予最大帮助。




拉贝晚年穷困潦倒,得到南京政府帮助


由于拉贝是纳粹人,日军一直心中不满,同时非常忌惮他,在安全区周围都畏手畏脚,日方一直联系德方,让他们吩咐拉贝回国。1938年,他被召回国内,虽然是个纳粹分子,但充满热血,拉贝一直想要向所有人揭发日军暴行。


临走之前,拉贝很舍不得留在安全期的这些难民,当然南京人同样也是,流着泪送他,为了彻底拯救这些难民,拉贝不顾后果到处演讲,将在南京里所见所识统统说出来,还放映影片,甚至写信给希特勒,不过没有得到回信。


拉贝的行为很快被传播开来,二战结束后,拉贝因为曾经是纳粹党员先后被苏联和英国抓捕,当然其中也有为中国发声的原因。


直到最后,得到拉贝保证不再公开谈论日本之后,1946年他才被放出,然而重新拥有自由的他,变得一贫如洗,当时已经60岁了,由于苏联人对柏林的进攻使他失去了工作,连住所也被炸毁,在晚年时期,拉贝一切又要重新开始。


一家几口人挤在一个小屋子里,没有经济来源,而且当时环境惨淡恶劣,拉贝只能一次次变卖家产才能保证孩子和妻子不至于过度饥饿,早在两年前,58岁的拉贝已经患上糖尿病,没钱治病的他,身体每况愈下,整个人消瘦一圈。




为了维护一家人的生活,拉贝和妻子每天只能外出挖野菜喝汤,一个在南京拯救过25万的人,回到自己家乡后却过上了凄惨生活,让人不忍。


1948年,拉贝的困境传到了中国,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众,一个曾经挽救过国人性命的国际友人,不会让他凄惨过完晚年。当南京政府说出拉贝在德国的现状后,人们纷纷募捐,为他筹集到了一亿元(大约相当于当时2000美元),只是希望他的生活能改善。


还在拉贝当地买下许多牛肉、罐头等食物送去,并且寄给他当时南京难民积攒出来的钱财,其实当时南京政府经济即将崩溃,一亿元并不是个小数目,因为拿到了这笔钱,拉贝家人才不至于总饿肚子,拉贝的晚年也没有那么艰难。


拉贝收到物资后内心感动,还特意写信寄给南京政府,表示对南京人十分感谢,通过信件才知道他的生活远比想象得要艰难许多,还好有了大家的帮助,就犹如曾经他在南京为难民提供帮助一样,又重新让他的生活燃起了希望。


其实在送去物资的时候,就传给拉贝一个消息,如果他愿意回到中国,南京政府表示:愿意提供住房和终生养老金,也就算是会给他养老!不过人在晚年总是希望留在自己家乡,拉贝谢绝了中国的好意。


拉贝晚年贫苦潦倒,不过南京政府愿意照顾他余生,也算是报答拉贝的一种方式了。


《拉贝日记》出版


1950年,当时的中国已经改天换地,拉贝去世,终年68年,但是他去世的消息,国内并不知晓,因此也就没有举办什么悼念活动,不过南京人一提到拉贝,内心仍然是满满感激,要知道当时在南京,很少有人会站出来保护群众,拉贝作为一个外国人,在常人心里还是没有好印象的纳粹党人,如此愿意尽心尽力为南京人撑起一个庇护场所。




拉贝为中国做出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尤其是他在南京期间写的《拉贝日记》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现出南京当时的灾难,不仅有详细文字描写,还特意插图,都是通过拉贝以及其他外国友人拍下来的画面,每一张都触目惊心,让人不敢直视。


这2000多页的文件,成为了日后揭露和研究日本在南京所做的恶事的重要证据,因为拉贝是德国人,同时是纳粹人,算是日本同盟国,以他的角度和身份记录这些事情,更加客观具有真实性,而且具有可信性!


如果没有拉贝的存在,30万同胞的悲惨遭遇必然会发生变化,而30万就不仅仅是30万,甚至会更多,拉贝的出现无疑拯救了许多人,他是勇敢的,面对日本士兵从不担心自己,如果遇到一个强硬的人,不管不顾他的身份,强制伤害了他,拉贝也会无可奈何,他明知道自己有极大可能性会被伤害,也义无反顾,这才是国人把他当亲人看待的原因之一。


拉贝前前后后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他的孩子和孙子都是在中国出生的,一直将中国当成第二个故乡,面对身边这些之前还热情打招呼的南京群众,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而拉贝在回国后的遭遇,大家是不愿看到的,也十分心疼,才会尽自己最大可能性去帮助他。之后,为了几年拉贝,在德留学生以及旅德华人,一起为他捐献了一尊小型半身青铜塑像,借此怀念这个心中充满大爱的外国友人。




而他亲手写的《拉贝日记》之后正式出版,并且被译为中、英、日、德四种语言,内容详细,几乎叙述了看到的每一个场景,被公认为研究南京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这也算是拉贝留给中国最后一件东西了。


本来《拉贝日记》是由拉贝的孙子保存,不过在电影《拉贝日记》的首映式上,他带来了原件,引起了很大轰动。拉贝在中国期间,不仅保护了25万南京百姓,还留下了如此珍贵的手稿,对中国的恩情不足以言说。


曾经拉贝在日记中写道:“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逃跑时从背后打死的”,仅仅通过他的文字,就能想到曾经南京到底经历了什么,不过还好有他的出现,倒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丝光亮。


拉贝的纳粹身份,虽然让他遭受了一些人不公平的待遇和看法,认为他与其他纳粹党一样可是在国人看来,拉贝是最善良的人,因为他25万人有了生的希望,以及对未来的渴望,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南京大学档案馆馆长对他的描述最为正确:他是个好人,他知道人的尊严!


后来他的墓碑由柏林搬到了南京,可以随时受到南京人的悼念,拉贝确实是个值得尊敬,和后人敬仰的“英雄”。




在文章《南京大屠杀见证者约翰·拉贝眼中的老北京》中,他被称之为“南京的辛德勒”,也是对他的最高评价,拉贝为国人做出的贡献,以及《拉贝日记》后续带来的影响,是无法用文字阐述的。


拉贝在南京故居修整完毕后,便公开开放,并且成立了“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因为拉贝对南京人民的帮助,大家一直记在心里,他的后人遇到了问题和困难,自然也会伸出援救之手,这不仅仅是处于对拉贝后人的帮助,更是作为一个大国,对曾经“恩人”的态度。


如今距离南京事件已经过去了80多年,然而仍然很难想象那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面对了什么,不仅是妇女儿童,就算是男性也备受欺辱,如果不是拉贝,可能这一段历史不会十分直观又真实地摆在眼前,他当时做的事情直到现在都会引起巨大影响,拉贝可谓是伟大又有勇气的。


如今南京纪念馆里仍然能看到拉贝的照片,并且讲解员会详细讲述关于他保护中国难民的故事,其中的艰辛以及要面临的巨大压力,想来常人难以面对,就是如此,能看出拉贝当年的勇猛,值得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敬仰,直到现在,他在众人心中仍然是极其高的地位。




南京人对他的感情不必多说就能感受到,因此当拉贝孙子到国内的时候,受到极其热烈程度的欢迎。在后续网友票选的“十大国际友人”中,拉贝名列第二位,仅次于白求恩。


作为一个德国商人能做到这种地步,很少有人能超越,而他与南京政府正好呈现出互帮互助的友好相处状态,新中国能迅速成立起来,期间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和支持,不管是革命人士还是国际友人,都应该深深刻在脑子里!以表示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更是要好好珍惜如今的和平时光了。


发布人:d894****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