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历史悠久,根深蒂固。新社会以来,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计划生育的实施,国人的生育观念已然发生了变化。
计划生育提倡“只生一个好”,提倡“晚婚晚育”,国家单位还有嘉奖,有独生子女证,可以凭证单位拿补贴,晚婚晚育的婚假产假也比正常的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年轻的一代的工作生活压力增大,工作很多996,甚至007,还要买房买车……随之而来的不婚,丁克等逐渐成为了一种正常现象。
他们认为要不要孩子无所谓,自己都顾不好自己了,要个孩子太难养了,反正也不指望孩子养老。年轻的时候自己多赚点钱,以后退休了可以去养老院养老。
其实养老的问题不是现代才有的,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养老制度了,《礼记·王制》里就有过记载。在南北朝的时候,朝廷还建立了“养老院”。唐朝时期还流行过一个养老的专用名词——“色养”,就是赡养老人不能让老人不开心,要和颜悦色。
反观现在,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式养老机构也悄然兴起,从原来由政府机构建办的养老院,到现在私人建办的养老机构,各地层出不穷。报名人数络绎不绝,在北上广这些地方,预定的养老院,已经排到了五十年后了。
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养老机构真的如想象中那么完善么
小李大学毕业实习期间,去了当地一家养老院做义工,养老院的装修还可以,硬件设备也可以,看上去还不错。但是几天下来,养老院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想象中的养老院应该是许多老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聊聊天,下下棋,画画画,跳跳舞,唱唱戏。可真实的现状却是活动室一片闹哄哄的,吵架的也有,哭闹的也有,默不作声呆在房间的也有。
小李巡视到一个房间的时候,发现房间里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有个老婆婆躺在床上,床上床下明显的有污秽物。小李连忙喊来护工,护工不情不愿地收拾,嘴里还嘟囔着怪小李多管闲事。
后来另外一个护工告诉小李,老婆婆姓王,她的老公早些年就去世了,也没有儿女,就孤孤单单一个人,家里从来也没有个亲戚来看望过,现在身体不灵活了,其他老人就是因为她没有儿女帮衬,还嫌弃她,排挤她,欺负她。她就更加的不愿意出门,一直躺着。
小李听得鼻子都酸了,跑去质问刚才那个护工,护工振振有词的说:我一天要照顾那么多病人,怎么可能那么细致地去照顾,我又不是她的儿女。
小李当即没了话语。也的确是的,现在都是经济时代了,开办养老院,私人老板也是奔着有利可图去的,而且护工的工资那么低,工作又那么辛苦,谁愿意去像子女一样照顾那么多老人呢?
小的养老院的情况如此,那么大的养老院的情况会不会好一点呢?大一点的养老院的收费标准有些几千元一个月,有些甚至上万,那么费用的高低和被提供的服务是不是对等的呢?
无论养老院收费多少,到工作人员手上也就那么一点工资了。而且招护工的要求也不高,工资就更低了,所以那么一点基本的工资,如何让他们全力以赴?如何让他们想子女对待父母般?当然也不能道德绑架他们,人少活多,长时间下来谁吃得消啊。
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如果一个老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长时间的不看望关心老人,那么护工非常容易出现一种偷懒的心理。他们会冷落老人,孤立老人,懈怠老人,因为不会产生什么后果。
他们会照顾被在意的老人,潜意识中,他们会害怕老人的子女,怕他们来看望时,检查出诸多问题,引起麻烦。所以他们会相对尽心尽力。子女的存在对他们是有一定威慑力的。
结语:
现在的养老机构还不是很成熟的,所以希望那些不婚、丁克一族看问题长远一些,虽然一直嚷嚷着“活在当下”,年轻,身体健康时感觉不到,到了年老的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