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柠 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美好!感恩你的阅读、点赞、分享和评论,我的每一个努力都源自你的鼓励。
这一天,南宁一家民营养老院,来了一位从北方城市过来养老的老奶奶,除了腿有一点不方便以外,身体感觉还不错。
攀谈起来,老奶奶姓谢,今年87岁了,对我的问题是又问必答。
为什么一个人来?
老伴死得早,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结婚了,也都有孩子,每个小家都很忙,所以就自己一个人来了。
为什么不住自己的城市的养老院,来这么远?
我喜欢南宁的气候,不冷不热的,院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花,不像北方,冬天树上啥都没有了。再者我腿不好,就怕过冬天。
谢奶奶虽然已经87岁了,但是全身上下都收拾得利落干净,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来住养老院,居然还带了一提包书,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人,结果,一问,谢奶奶原来是小学的语文老师。
养老院的费用孩子们出?
哪里,我自己的退休金就够了,不麻烦孩子。
说到这,老奶奶一脸的骄傲。是啊,老师的退休金还是蛮高的。
孩子们孝顺吗?
还行吧,这年代,不缺吃不缺穿的,怎么个孝顺法,又不用破冰捉鱼。
我不禁伸出大拇指:真不愧是语文老师,连古代王祥孝顺继母的典故都说出来了。
经过攀谈,我终于知道了谢奶奶一个人入住外地养老院的事实真相,不觉泪目:
原来,谢奶奶的孩子们还算是孝顺,三个孩子都在城市工作,女儿家境不好,两个儿子都在国企上班,混得不错,就是很忙,加上又都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平时对谢奶奶也照顾不过来,也就是做多了菜有时会送过来一些。
老伴去世得早,谢奶奶一直一个人过。儿子们也叫过谢奶奶一起过,可儿媳妇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明显带出不高兴,况且,不是同一代人,沟通上本就有困难,不说吧,闷得慌;说吧,说不到一块;说多了就嫌你唠叨。
再加上谢奶奶每天醒的早,起吧,害怕惊动了孩子们,不起吧,躺着难受。于是,说服孩子们回去自己住。最起码,想什么时候起就什么时候起,可以自己说了算。
只是,这两年,腿不方便了,买菜做饭都不方便,有时,又懒,就自己对付点,有上顿没下顿的,于是,就和孩子们商量,想去住养老院。
孩子们不同意,说我老不修为,说我坏了他们的名声,我就不明白了,我用自己的钱住养老院,怎么就老不修为了?
其实,我也知道,孩子们怕被别人说不孝顺,把自己的老人送养老院去了,脸上无光。
那好,我去住外地养老院。于是,我就偷偷一个人拿了身份证件、书和换洗衣服就打了一辆出租车来了。
谢奶奶接着说:
这样,孩子们就可以跟邻居朋友说我去度假了。
您的孩子不知道您在哪,还不找您呀。
我来时留了信, 等他们来时,我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也不能退,就只好随我了。这个养老院还是我几年前旅游时看过的,幸亏当时留了地址电话。选这挺好的,以后孩子放假来看我,还能顺便旅游。
……
听到这,我不禁泪目。自己掏钱住外地养老院,只是为了孩子们面子上好看,到最后,还想着孩子来看她时能顺便旅个游。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这不禁让我想起严歌苓写的小说《审丑》中的那位外形奇丑,却心灵纯洁无比的拾荒老人。以拾荒为营生,养活大了自己的孙子小臭。
孙子长大了,参军了,又退伍了,需要房子家具娶媳妇了。老人求人去美院当裸体模特,赚来钱,给孙子买来一屋子的高档家具。孙媳妇要钢琴当彩礼,老人又求人去当裸模赚来钱买钢琴。
孙子光彩的娶妻生子,过上了好日子,老人也到了风烛残年。
老人去见孙子,孙子对老人避而不见,孙子媳妇却连一碗饺子都不让老人吃,嫌老人拾荒和做模特不光彩,是老不修为,她美丽的房子一刻也不愿意让老人待。
最后老人只能在郊外的窝棚小屋里孤独的死去。
然而,一直到死,老人到处说他孙子很孝顺,至死都不说孙子一个不字。
写在最后: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意思是指,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般的慈爱呢?
父母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他们奉献给我们的是无私的爱,是倾其所有的爱,是赤裸裸的爱,是永远不计回报的爱。
而我们做子女的,纵使孝尽全力,也未见得能够回报十之一二。
他们奉献给我们的何其多,我们奉献给他们的何其少。常将此心作彼心,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尽可能的多多尽孝,才不枉父母疼爱我们一场。
您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吗?老奶奶该不该为了孩子的面子住进外地养老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THE END……
这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建议大家一定要转发给身边所有的朋友们看看!
原创作品,您的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就是青柠创作的最大动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