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延迟退休”又又又上热搜了,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会初步定调具体的延迟方案,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
对此,大多数人都表示了不满,并提出了诸多质疑。比如,等到50岁以后身体状况还能再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吗?那些35岁、45岁失业又受到用人单位歧视的人如何再就业?父母辈赶上延迟退休,孩子要请谁带?这些问题不仅加大了老百姓的压力,也增加了延迟退休实施的难度。
为什么一定要延迟退休呢?
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是在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大环境决定的,时至今日有70年了。那时候人均预期寿命不到50岁,但现在已经达到了77.3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更是超过了80岁,这意味着目前的退休年龄已经不符合当前国情了。
我们一直在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那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了呢?可以来看一组数据,201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到了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2.5亿,65岁以上人口超过1.7亿,占比达到12.57%。有关部门预测,65岁人口占比将在2033年超过20%,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甚至到了2050年,65岁以上人会口接近30%,这是非常严重的。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什么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大了养老金发放的压力。我国的养老金体系是“现收现付制”,也就是说现在大家交的养老金是发给已经退休的老人用的。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就很容易出现交的养老金不足以发放给现有的退休人员,从而收不抵支的情况。
事实上,在扣除财政补贴外,养老金已经多年收支不抵了,东北地区尤为严重。除此之外,社科院推算到2035年,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将会耗尽累计结余,那时候80年出生的人正好55岁。养老金作为退休人员生活的基础保障,重要性不用多说,所以如何解决养老金发放问题成了关键。
对此有人说,多生孩子不就可以了吗?现实是新生儿出生速度赶不上人口老龄化速度,主要还是因为年轻人不敢生娃。这样看来,除了延迟退休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其实不只是我国,美、德也调整了退休年龄,日本更是延迟到了70岁。
“退休年龄”会怎样延迟?
不管怎么说,一刀切的方式自然是不合理的,会引起抵触情绪。中国社科院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一定要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也就是“统一规定+自愿相结合”的方式,这样能让老百姓更容易接受。
专家郑秉文还表示,在涉及延迟退休的60岁的男性、55岁的女干部、50岁的女工人这3类年龄群体中,原定50岁退休的女工群体,可能抵触情绪最大。因为她们多数已经到了照顾整个家庭以及孙辈生活的阶段,延迟退休或导致整个家庭的抵触情绪上升,所以要采取措施保障她们的利益。
另外,在提出的延迟退休“新方案”中,还公布了“3个原则”,即统一性和灵活性、做好配套措施、激励方式结合。总而言之,就是用温和的方式来激励大家延长工作年限的积极性,从经济、精神等方面来进行调节。
有人建议按工龄退休,比如满30年后自主选择退休,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
本文由新业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