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潘玉蓉
4月20日,央行副行长李波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迎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改革”圆桌会议时提出,养老金改革应该成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如果能推动我国养老金改革向积累型发展,就会积累很大一笔“长钱”,帮助解决金融体系存在的长期资本不足的问题。
李波在会上分享了两点观察,一是中国金融体系一个明显的短板就是长期资本不足,尤其是股本不足。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中贷款的占比较高,使得宏观杠杆率偏高;但与此同时,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不足,这是因为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股本,但我国金融体系的股本不足,因为缺乏“长钱”,也导致资本市场波动偏大。
二是从国际经验看,长期资本(“长钱”)的主要来源,是积累型的养老金。所谓积累型是相对于现收现付的概念,后者通俗讲是指年轻人和企业为个人当期缴纳的资金(养老金),当期就给退休的老人花掉了;积累型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个人缴纳的的资金当期不能花掉,而是进入个人账户进行长期积累,并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资产配置,待到年轻人退休后才能使用这笔资金。
李波表示,中国是以现收现付为主的养老金体系,相比之下,发达国家中积累型养老金占比较高。数据显示,2018年末,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家的养老金积累余额加权平均占GDP的比重达到126%,而中国同期只有10%左右。因此,中国养老金积累余额较低。如果能推动我国养老金改革向积累型发展,就会积累很大一笔“长钱”,帮助解决金融体系上述存在的长期资本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