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渡的老年朋友们应该对“易欣”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从2016年起,易欣团队定期在辖区内的14个居民区中开展关于老年健康的宣教、健康检测等多项公益活动。今天周到君向大家介绍的这位“曹家渡红人”,便是易欣老年服务中心的理事长——韩纪江。
从酒店管理到养老服务 老人既是服务对象也是启蒙老师
韩纪江初涉养老服务是在1999年,在此之前,他从事了十年的酒店管理工作。当年的民营养老机构很少,对于养老机构的管理并没有系统的学习渠道,也没有可效仿的前车之鉴。在机缘巧合下,北京一家养老机构需要招一位有酒店管理经验的副院长,于是韩纪江便从此开始了他二十一年的养老服务生涯。
在养老机构工作时,韩纪江第一次接触为老服务,老人们既是他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他的启蒙老师。“在和长辈们的相处中学习,会听取很多他们的建议,那段时间从老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在学习的同时,韩纪江也慢慢感受到了这份职业所承载的责任与压力。
韩纪江曾经遇到一位老人,他本来和爱人子女在国外生活,爱人去世后便独自回国入住养老机构。有一天,老人在养老院的同伴去世了,伤感之余不禁担心:自己儿女远在国外无法及时赶回,那自己的身后事该怎么处理呢?思前想后,这位老人将自己的身后事托付给了韩纪江。这份信任给了韩纪江内心很大的触动,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延缓失能预防失智 他开始新的思考与探索
在养老机构工作一段时间后,韩纪江的心态慢慢发生了转变。“一开始的工作只想到要如何满足好老人此时此刻的需求,认为老人就是我所看到的样子。后来开始慢慢思考背后的原因,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不是可以进行提早的干预?”韩纪江开始思考:照护老人到底照护的是什么?除了是对已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外,还应该是尽量让他们不失能不卧床。
2013年,韩纪江来到上海,创立了易欣,开始探索并实践以「延缓失能与预防失智」为方向的预防照护方法与技术。
易欣扎根社区,在开展宣教活动时,会向老人免费发放两本册子,一本上详细讲述了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骨质疏松等在内的病症说明以及预防措施;另一本则是让老人记录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体适能检测、心理情绪自我检测、血压血糖以及运动记录表等内容,便于进行健康管理。老人一般按季度进行健康记录,易欣会在进社区开展活动时针对老人现阶段的健康状况,为老人制定生活型态改善计划。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为老服务进社区的活动暂缓,韩纪江把易欣的工作重点调整为关爱失智老人群体。失智症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因阿尔兹海默型认知障碍超过 65%,又被称之为阿尔兹海默症。韩纪江告诉周到君:“之前短视频网站上会出现一些老人骚扰别人的视频,但当我看到那位长辈的精神状态时,发现其实他们不是‘变态’而是‘病态’,他们可能就是失智症的患者。”但由于大家对失智症的了解不足,常常对这一群体产生误解。
老人患上失智症对一个家庭来说,不论在照护压力或是情感上都是很大的压力。韩纪江作为曹家渡街道社区服务专委会主任、侨联委员,在曹家渡街道开展了认知障碍的预防与干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知识的科普,告诉大家认知障碍与正常衰老的区别,再用小游戏的形式对老人们进行初筛,形成预防、干预小组。易欣用专业的知识去帮助大家早日发现病症,延缓衰退,不仅能够节省医疗资源,还可以减轻家庭照护者的压力。
养老服务二十年 营造健康社区人文环境
亲历了中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二十年,韩纪江坦言,养老行业至今仍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的阶段。“前十年与理念有关,后十年与支付有关。”他告诉周到君,前十年由于社会理念问题,受中国传统“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大家认为送老人去养老院是一种不孝顺的体现,因此当时的老人普遍对于养老机构十分抗拒;后十年,由于“421家庭结构”导致子女面临的压力增大,加之老人们也不想要给小辈添麻烦,虽在观念上不再抗拒养老机构,但要想住上条件好些的养老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也不容小觑。
韩纪江创立的易欣通过对个案开展周全性评估形成个性化照护计划,为长者进行生活型态再设计,从而延缓失能;或是通过各类宣教活动,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失智老人群体,建设认知障碍友好社区……韩纪江一直在为这些目标而努力。
韩纪江希望能够培育社区健康志愿者倡导「健康达人养成计划」,开展 「家庭照护者自我增能计划」,推动非正式照护体系的建立;同时与社区内健康医疗、健康文化、健康运动等资源结成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健康社区人文环境营造。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廖荩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