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民法典》正式实施已不足一月
其进一步扩大了“意定监护”制度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什么是“意定监护”
普通居民 尤其是老年人
如何依靠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呢
在区司法局和平凉路街道的支持下,由社会组织上海律佑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中心筹办的扶老助残法治基地,日前在平凉路街道挂牌成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的律师和法治专员队伍将扎根社区,为普通居民普及解读《民法典》,提供专业、安心的法律服务。
“意定监护”让养老更安心
90岁的宋老伯在齐齐哈尔路住了大半辈子,子女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但去年4月,宋老伯却遇上了烦心事,无奈只好求助居委会。据宋老伯表示,其多年来一直同小儿子一家居住在自己名下的公租房里,大女儿作为知青在外地成家立业,近几年退休后才返沪,全家却因大女儿的返沪发生了矛盾。
大女儿返沪后原本在宋老伯家附近租房居住,去年却突然退掉了租住的房子,声称要住进宋老伯家中。这会让原本就不宽敞的室内空间更加局促,也引起了小儿子一家的强烈不满。大女儿和小儿子因此多次发生激烈矛盾,大女儿不来看望了,小儿子也迁怒于父亲,年迈的宋老伯感到十分孤独又孤立无援。
担心不能被妥善照顾的宋老伯向所在居委会求助,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了共建单位上海律佑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中心的法治专员。“意定监护”便是专业人士给宋老伯吃下的“定心丸”,即宋老伯可指定某个子女作为自己的监护人,在其失去民事行为能力时,启动监护人的职责,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生活质量。经过中心负责人谢东律师和法治专员彭金城的多次调解和帮助,最终宋老伯和小儿子达成共识,由小儿子作为意定监护人,并完成了“意定监护”公证。彭金城告诉记者,“监护协议中还规定了宋老伯生病时,何时启用医保,何时启用退休工资等细节,可有效避免后续一系列纠纷。”自此,宋老伯再也不用担心老无所依了。
据谢东介绍,“意定监护”有利于成年人在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基于自己的意愿提前选好监护人,对本人失能失智后的人身照顾、医疗救治、财产监督、权益维护等监护内容进行预先安排,防止出现无人监护或监护需求无法满足的状况。“宋老伯的案例只是居民法律需求中的极小一部分,法律专业人士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用法律保护自己。”
秉承这一信念,在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平凉路街道等相关部门指导下,谢东根据老年、妇女、未成年人、残障人士不同群体特点与需求,筹划了《走进民法典》普法项目,在居委会、养老院、为老服务中心、老年协会、学校、残联组织和阳光学校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普法及法律服务,并通过实践案例的积累、分析,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法律服务模式。同时编著了《走进民法典-监护篇》,通过介绍民法典中的监护制度,以及配套的法律流程、文书样式、指导案例等内容,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提供一本脉络清晰、浅显易懂、便于学习使用的监护指引手册。
谢东表示:“扶老助残法治基地就是社区法律服务的支点,接下来还会在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努力推广这一服务模式,让更多居民受益。”
织牢“五张网” 晚年生活有保障
法律服务仅是生活的一部分,养老事业更是任重而道远。据统计,平凉路街道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人3.4万人,约占全街道人口比例的41%。其中,百岁老人12名,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4800余名,独居老人872名,75岁以上纯老家庭317户,老龄人口呈现出基数大、高龄多、空巢化等三大特点。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不断扩大的趋势,满足社区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提升为老服务能级,街道始终坚持细致化、专业化、特色化服务,不断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街道坚持以老为本,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在社区内构筑起老年人生活照料、法律维权、心理慰藉、文化娱乐、健康护理的立体服务网络。
生活照料网,制定特色居家养老服务包,打造“一站式”为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综合的养老服务;法律维权网,以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依托,在各标准化老年活动室设立法律咨询点,将维权网络覆盖至全社区,通过律师坐堂、“法律流动小讲堂”进社区等活动让社区老年人就近享受到法律援助;心理慰藉网,开创“长青心理工作坊”助老品牌,打造长青心理关爱志愿者队伍,为近300名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服务,每年为50名困难独居老人完成心愿,进一步深化“精神赡养”理念;文化娱乐网,成立92个各具特色的学习型团队,组织老年人参与和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长青艺术大篷车”定期为社区养老机构提供送教上门及巡回演出,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健康护理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手推出“健康送老人,幸福在平凉”社区老年人健康干预服务系列项目,以日托老人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公益卫生服务,与多家知名医疗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各类医疗讲座和咨询活动……
平凉路街道社区服务办老龄专职干部朱礼婷表示,街道将持续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各项工作,建立设施完善、队伍稳定、服务多样的为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构建一个温馨养老、和谐养老、贴心养老的新平台,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字/摄影:郑潇萌
编辑:郑潇萌
部分图片由平凉路街道提供
【来源:上海杨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