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续坚佛山市老年学学会 会员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反复实践,不断创新,在历史传承中升华发展的智慧结晶,为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子孙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次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由于坚持了中西并重,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作用,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佛山全市确诊病倒中,中医药使用率达97%,中医药治疗有效率超过98%。在健康养老服务方面,中医药更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和特色的健康资源,中医药的养生治未病理念很受老年人欢迎。为此,我斗胆对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全市健康养老服务谈点一孔之见。
一、发挥中医药优势,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医药守护人民健康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十分重视有高度评价精辟阐述。毛主席说过,“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习近平总书记赞扬,“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习总书记要求,“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和国家对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人民健康工作十分关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不断推出政策措施助力。早在2015年5月,国务院就印发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要求发展特色养老机构,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2017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对于满足老年人养生保健和看病就医等健康需求,提高生命生活质量,释放养老消费潜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0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把“坚持中西並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国,不少兄弟市已经开展了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医养结合的工作。
二、佛山有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健康养老服务的良好氛围。
中医药在佛山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有从各级领导到普通市民的共识。佛山素有“岭南中成药发源地"“岭南药祖"之誉。2006年《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意见》出台,2015年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开展历经三个多月调研,撰写了《加快佛山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2020年7月15日,佛山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重点突出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产业现代化、预防保健、开放发展等五大领域,打造五大高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快建设全国中医药强市的目标。
到2019年底止,全市共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12家(其中公立5家),实有床位5318张(其中公立4368张),占全市医院床位总数14.97%;综合医院(含妇幼保健院)中医床位数560张。全市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3225人,占全市执业(助理)医师总数15.4%。全市98%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都设有中医科,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9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中医药服务。佛山市中医院率先建立了“治未病"中心。佛山市民讲究药食同源,无论春夏秋冬,煲汤都喜欢放一些药材。机关单位的食堂也是如此,我没退休时,就可以经常喝到单位阿姨煲的薏米骨头汤、五指毛桃骨头汤等。在佛山众多的粤菜酒店都有各自独创的放一些中药材的美味养生菜式,如天麻炖鱼头,炖鸡等。
三、中医药治疗、保健、养生方法十分丰富 。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在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反复观察,反复体验,反复摸索,不断创新,不断积累,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治疗保健养生方法。
一是中医诊疗。针对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体质相对要弱些,抵抗力相对要差一点。老年人如果治疗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吃中药可能效果好一些,我自已就有这样的体会,因为中医会针对你的体质辨证施治,有针对性地处方,通过中药调整你体内平衡状态,增强你的体质,提高你的抵抗力从而恢复健康。
二是技术治疗康复。比如针灸,艾灸,熏洗、拔火罐,推拿,刮痧,足疗等。
三是药膳饮食调理,还有动形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八卦掌、气功等各类康复保健手段。
四、对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我市健康养老服务的粗浅认识。
《佛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表明,佛山市常住人口已达到949.89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99.96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69.84万人。在这个近百万的老年人群中,患各种多发病慢性病常见病的老年人不少,体质虚弱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不少,医养结合是大势所趋,是各类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所必须面对的使命。而中医药治疗养护又是医养结合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于医养融合,佛山市众多的专家学者己经发表了不少精辟论述。比如医养结合当中的组织领导体系、服务体系、互联网+医疗+社区康养体系、打开医保政策的瓶颈、建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团队、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作用发挥等等,我就不再班门弄斧了,仅就如何发挥中医药在医养结合当中的独特作用与关键点谈点粗浅的认识。
要做好通过中医药各种养生保健方法促进佛山健康养老服务工作这篇大文章。一是在医养结合中的“医"中,一定要坚持中西医并重,要重视和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不能单唱西医独角戏。二是老龄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佛山也一样,发挥中医药在医养结合中的作用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制定计划和措施都要从长远考虑统筹安排。三是发挥中医药优势,专业中医药卫生人员是关键。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全国中医类服务量占比16.4%,西医则占83.6%,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仅占6.53%,卫生人员数量方面,中医类只有5.93%。在全国中医医院的收入总体结构中,西医西药服务的收费高达70%左右。与全国水平相比,佛山的现状是非常可观的,无论从中医床位数还是中医(助理)医师数的占比,都比较高,中医(助理)医师按常住人口算,1万人当中有339名中医(助理)师,这是佛山市民之幸,更是佛山推进医养结合之幸。但我觉得,无论是从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和要求来看,还是从医养结合当中老年人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来看还是不够。我父亲是个中医,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家乡原来的公社诊所工作,近1万人的公社有3个中医药卫生人员,国家要求培训赤脚医生后,我父亲又给每个大队培训了1到2名赤脚医生,而且每个大队都建了中药房。同时,佛山中医骨伤科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名,在佛山现有的中医(助理)医师中,骨伤科医师占了不少比例。查看佛山中医院网站,从床位数和年出院人数来看,骨伤科都占到38%到40%。可见全市为市民治疗其它病的中医师还是不多的,能够在医养结合中为老年人治疗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中医(助理)医师数量还是不多的。因而,既要充分利用发挥现有中医药人才的的潜力和作用,又要未雨绸缪有计划地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为佛山医养结合作出更大的贡献。
- END-
来源 | 佛山市老年学学会图 | 百度、pexels
编辑 | 小乐
声明 | 我们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