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回应了许多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第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除新疆外,目前我国其余省份基本实现了全省(区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
养老保险的统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政策、待遇政策、基金使用、基金预算和经办管理。
比如缴费基数上下限的核定,之前是按照“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现在改为以“本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修改之后,因为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更低一些,所以缴费基数总体会下调。
在养老保险的费率方面,各省份也向单位16%+个人8%的标准积极靠拢,目前尚有广东、浙江、厦门等地的单位缴费费率低于16%。
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后,通过富裕地市的养老保险基金贴补有缺口的地市,能够平衡各地市的养老保险基金情况,同时统一管理后能够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而在实现了省级统筹以后,下一步就是全国统筹,实现全国范围内养老金的统收统支。
第二、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件关系到每个职工的事情,目前延迟退休的实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只是怎么实施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
在这次的规划中,提到了四个原则,分别是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
小步调整,指的是延迟退休并不会一步到位,直接从60周岁推迟到65周岁,而是按照每隔几年延迟一岁这样的节奏调整,让大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弹性实施,指的是延迟退休会给大家一个选择的年龄空间。
比如确定65岁-67岁为退休年龄区间,65岁以后就可以选择退休,但是如果不退休,也可以继续工作,退休时间越迟之后享受的待遇越好,而达到67岁后则必须要退休。
分类推进,指的是延迟退休并不会一刀切,对于不同群体会有不同的退休政策。
比如女性的退休年龄是否还需要保持和男性不同,特殊工种的提前退休政策如何延续等。
第三、缴费年限延长
目前,我国办理退休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要达到15年。
但是,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缴费年限是否会延长是很多人关注的重点。
这次的规划中,明确了要“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也就是延迟退休政策落地后,可能需要至少缴费20年才能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养老金。
这点其实对于大多数有单位的职工并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则会造成更大的经济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总是难以避免的,有些人在改革中会受益,有些人的利益则会受损,但是我们相信改革的初衷是好的,而随着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也会越来越完善,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