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养老服务,最重要的是用心,最考验的是细节。太原市一些社区,为居民们提供一日三餐的社区食堂,成为了老年人快乐的源泉。幸福养老,从一口暖心饭开始,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05:54
早上7点,太原市西峪社区的老人们晨练完,都会不约而同地去社区食堂吃早餐。三块钱一份的老年套餐,再来点美味的免费小菜,美好的一天从这里开始了。
太原市西峪社区食堂工作人员:(套餐里有)一个馍馍,一根油条,一个鸡蛋,一碗糊糊,套餐(实惠)。
社区居民 魏引生 67岁:家常饭,挺好,回家的感觉。 在西峪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600多人,超过社区人口的五分之一,几个月前刚刚开设的社区食堂解决了许多老人的燃眉之急。
社区居民 杜振国 76岁:挺方便,家里也得做了呀,家里做下吃不动,吃不了剩下又坏了,这挺好。
在众多前来就餐的老人中,工作人员给这位老人的餐盘里多放了一小碗热水。
社区居民 王素杰:喝药了,糖尿病,没吃饭以前先喝水。我一进门,就不用我说,都知道,赶紧先给我端一碗水放到这儿,所以就这种情况,心里特暖,心里特感动。
来这里就餐的老人谁身体不舒服了,谁有什么特殊习惯,工作人员都特别清楚,问候一句,搀扶一下,老人们都说,来到这里吃饭就像回家一样温暖。也正因为如此,来这里就餐的老人越来越多。
西峪社区食堂 王鸿:创过一次纪录,早晨卖过825块钱,如果要是平均每人3块钱,你想想是多少人,将近300个人。
早餐刚刚结束,午餐的准备就忙活起来。少油少盐煮软烂,小份荤素多搭配,食堂的食材选料,营养搭配都非常用心。
西峪社区食堂行政总厨 王鹏:颜色都搭配开了,老人们喜欢的,老人们按他的口味选择,这个份也小,正好一人一份就够了。
每天十二点整,九十多岁的曹义昌老人会准时前来就餐,工作人员会把他喜爱的面食和当天较为软烂的菜品端到餐桌前。
社区居民 曹义昌 91岁:可好了,尤其对咱老人们可关心了。
曹义昌老人听力很差,沟通起来很困难,工作人员就一遍遍地说,一次次地问,及时解决他的需求。
西峪社区食堂负责人 赵光晋:他的儿子就委托我们,嘱托我们,说是我爸爸如果说中午来不了的话,你们一定要打电话,一定要到家里面去看看。孩子们不在他身边, 所以他就全权托付给了我们。
在西峪社区,像曹义昌老人一样的90岁以上老人就有二十多人,他们在这里可以免费就餐。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餐价格可以享受优惠,每天都有150多位老人来这儿就餐。在太原,像这样的社区食堂目前已经有98个。
社区居民 董秀兰:一碗面八块,要了两个小菜也就十几块钱吧,吃得挺舒服的,挺好的,感谢社区为我们创造这么好的一个平台。
唱着歌、包饺子,晋源区新城社区食堂正在准备当天售卖的食物,而这些“巧厨娘”全都是社区的老人。大家在这里义务帮厨,每次来都能挣取积分,可以兑换食堂的食品,一举多得。
社区居民 郑润花 65岁:我们亲眼看到了饭菜的制作,亲自参与到这个制作当中,所以我们吃得也放心。
社区居民 魏福桃 60岁:姐妹们在一起高高兴兴的,也能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是新城社区食堂推出的“长者全艺合作社”,给老人们“找点活干”,让老人们体现自己的价值,是合作社成立的宗旨。
肖秀崎老人今年90岁,虽然家离社区食堂很近,但腿脚不便很难去食堂就餐,老年志愿送餐队为他解决了难题。
社区居民 肖秀崎 90岁:一天三顿都在这儿吃了,花样也多,味道也适口。
志愿者:年轻人比较忙,我们闲下来,也没事,能送的就送。
今年,太原市将通过新建、整合、改建等方式,再高标准建设140个这样的社区食堂。不仅如此,社区食堂所在的一些社区养老机构,还专门为老人们提供活动和娱乐的场所。物美价廉的餐食,免费娱乐的场地,老人们享受着社区食堂带来的实惠和便利的同时,也在担心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食堂能不能持久开办下去。而这一切,政府已经做了全面兜底。
新城社区食堂负责人 李爱玲:所有食堂的场地,还有(养老)服务中心的场地,是咱们政府积极地拿出一块这样的地方来给到企业手里,一年七万五(千元)到十五万的运行补贴是可以拿到手里的。政府的介入以及及时雨的帮助,对以后未来的养老事业立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
截止到2020年底,山西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有1026个。2021年,山西省将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引入养老服务企业,在社区开展专业化、一站式的延伸养老服务,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山西省民政厅养老处副处长 白明芳:养老事业是一项大事业,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编辑 崔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