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张雪雪聊体育,每天带领大家看最新的体育新闻哦~喜欢请关注我呦!
谈起我们国家的乒乓球,那是国人的骄傲,世界乒坛多年的霸主地位都不能动摇。无论是男乒还是女乒都很出色,说起女乒,大家也许会想到邓亚萍、张怡宁、王楠等名将,但是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老一辈乒坛高手,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这位为中国乒坛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主力队员梁丽珍。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属于她的高光时代,然世事难料,谁也想不到这位国乒名将晚年竟在除夕之夜在疗养院凄凉离去,直到第二天才被人发现,晚景凄凉令人无限唏嘘。
游泳者改变了乒乓。
“富先修路”,交通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海路四通八达,中国沿海地区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内地,与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一九四五年,梁丽珍生于广州,紧邻南海,在宝源中约小学就读,因学校校长对游泳特别重视,要求学生都要懂得游泳,梁丽珍因此加入了学校游泳队伍。
每次训练,梁丽珍都特别认真刻苦,但只是没有取得好成绩,时间长了她自己也觉得有些气馁,而当时梁丽珍的体育老师也看到了这一切,他发现梁丽珍反应很快,但缺点很大,考虑再三,他建议梁丽珍改学乒乓球。
梁丽珍也认真听取了老师的建议,从此每天放学后都要到老师家里练习乒乓球。那时候他们俩都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改变就创造了一个世界冠军。
努力训练成为杰出的运动员
一切并不都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在同学都学游泳的时候,梁丽珍按照体育老师的安排改练乒乓球。
一九五七年,梁丽珍经老师王征远推荐,在当地一所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专攻乒乓球,起初梁丽珍不懂任何东西,只是个“乒乓小白”,体校的老师让她每天对着墙拍球,既累又无聊,但性格坚强的梁丽珍不但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
同一年年底,队友入选国家队更是激励不服输的梁丽珍更加努力工作。越是辛苦越幸运,1958年,梁丽珍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她的技术逐渐提高,还加入了省队,两年后还入选了中南五省集训区,这是一支专为世乒赛设立的队伍。
身为好手的集训队,一开始梁丽珍的能力并不出众,但她遇强则强,面对强敌,她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更卖力地训练。
1960年末,她成功地被选入全国青年运动会。在1963年,她与搭档韩玉珍与日本对手决斗,获得了第26届世乒赛季军,这是自那时起梁丽珍18岁的辉煌战绩的起点。
在那时候,乒乓球还不是中国的主场,特别是女乒,很少获得冠军。之后,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为了提高整体的女乒实力,成为女乒教练,他所带来的“男子汉气概”训练方法,迅速提高了女队的实力。
对梁丽珍而言,在容国团的带领下,她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心理上都取得了质的飞跃。
一九六五年在第28届世乒赛上,中国女乒以主力选手梁丽珍的身份夺得首个女子乒乓球世界团体冠军,为以后多年女乒的辉煌战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几代女乒树立了榜样。
梁丽珍20岁时就获得了世界冠军。成功无人能及,为了圆世界冠军的梦想,梁丽珍付出了很多,国乒名将的称号是她用无数汗水日夜换来的,是她赢得的,也是她应得的。
屈从于孤独和死亡。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环境和国家队政策等方面与现在大不相同,随着年龄的增长,竞技水平逐渐下降,梁丽珍于1973年选择退出国家队,退役后回到家乡广州。
随着岁月的流逝,乒乓球也成了梁丽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时整个中国社会对乒乓球的了解和喜爱远不及今天,于是热爱乒乓球的她开始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广东乒乓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中去。
梁丽珍于1980年任广东省体委副主任,主要负责乒乓球等群众体育项目,也正因为梁丽珍,越来越多的广东人对乒乓球有了了解,进而喜欢上了乒乓球。
年过六十的梁丽珍,于2005年左右从第一线退休,但她的乒乓球事业仍在继续,在此期间,她致力于为家乡西关培养一批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并在当地开办了一个乒乓球交流学习中心,从八岁开始接触乒乓球,梁丽珍的一生都与乒乓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乒乓运动不仅为梁丽珍带来了荣誉,也使她更加自信、乐观和坚强。
年老的梁丽珍住进了老年公寓,虽已不在乒乓一线,但时时刻刻关注着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对于乒乓队的后辈,梁丽珍一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如刘国梁、马龙、丁宁等人常去探望梁丽珍,她也会与这些后辈一起展望国乒的未来,谈谈他们的发展。
可是没人想到,3年前的春节,梁丽珍与朋友约好一起过春节,可到了那天,大家都迟迟不肯联系梁丽珍,等到一行人赶到养老院,梁丽珍才发现自己倒在了浴室里,没有呼吸和心跳。
春节那天,她孤身一人离开了疗养院,曾经的一代名将晚年却在疗养院里凄凉地离开,这样的晚景未免太悲哀了。
梁丽珍的事迹感人至深,她的故事特立独行,借名喻人,可以概括为:梁心永在,丽质不老,珍情长存。
以上是张雪雪聊体育为大家介绍的,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言评论哦~了解更多的体育资讯,请关注张雪雪聊体育!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张雪雪聊体育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