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工龄是属于国家认可的工作年限,这种工龄才是有价值的工龄,才能计算为缴费年限或是视同缴费年限,如果都是实际缴费年限,每相差一年缴费年限,正常情况下养老金的差距在50元到100元左右,主要是根据缴费基数来确定的。
养老金的计算是由多个因素构成的,工龄也就是缴费年限之时其中的一个因素之一,比如还有缴费基数的因素、个人账户的因素,退休时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高低等因素,退休年龄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在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中,除了每年社保部门要公布缴费的上限和下限之外,一般都是按照职工本人的实际工资来作为缴费基数,这个参考的依据就是当年社保部门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一般缴费基数的确定以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来作为参照,然后在确定缴费指数。
比如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上年度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60%,那么起步就是要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来作为缴费基数,而不是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来作为缴费基数,只有自己每月的工资高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以上,才能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来作为缴费基数,比如高于80%的,那你的缴费指数工资就是80%,高于120%的,你的缴费指数工资就是120%,缴费指数工资越高,缴费基数就越高。
缴费基数越高,办理退休时的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工资就越高,平均缴费指数工资通俗一点,就是历年平均的缴费基数,平均缴费基数和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之和的平均值,就是计发基础养老金的基数,二者的平均值越高,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就越高,然后再按照每缴费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比如计发基数是每月6000元,那每缴费一年的基础养老金就是每月60元,如果二者的平均值是8000元,那么每缴费一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就是80元,缴费36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就是2880元,缴费41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就是3200元,多了5年的缴费年限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就多了400元。
从缴费年限来看,缴费年限除了和计算基础养老金关系比较大以外,也是增加个人账户的有效途径,个人账户既和缴费基数有关系,也和缴费年限有关系,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越高。因为个人账户的计入是按照每月缴费基数的8%计入的,缴费基数越高这个8%的绝对值就越高,每增加一年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就要增加一年计入的累计。个人账户越高,今后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越高。比如缴费基数都是每月5000元,每月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就是400元,每年就是4800元,多了5年的缴费年限,就多了24000元,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要增加173元。
综上所述,由于养老金是按照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等综合因素来计算的,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36年工龄与41年工龄相比,增加了5年的缴费年限,养老金最低也要相差近5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