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周末,出了个跟无数人切身利益相关的大消息。
原本就板上钉钉的延迟退休,被敲下了关键性的一锤。
延迟退休的实施原则,正式公布了!
12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
未来,将会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这些原则是什么意思?接下来到底怎么改?
我们来详细了解下。
这个实施原则的意思,乍一看不太好懂。
小步调整具体怎么小步?弹性实施怎么弹性?分类推进具体怎么分类?
针对这几个问题,新华社的记者,特意去专访了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的院长金维刚。
他的说法是这样的:
(图片截自新华社)
给大家简单解释下:
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女职工50岁退休。
这个政策,从新中国建立开始实行到现在,已经有70年没有变动了。
但在当前,随着国人平均寿命明显提高,养老金库存不再充裕,这个退休年龄,已经明显不再符合我国国情。
于是,延迟退休的建议,这些年里,一直有人陆陆续续提出来。
但直到最近一年,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延迟退休,这个政策才算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先说小步调整。
为了避免在实施新的退休原则后,恰好赶上延迟退休的一小部分人,心理落差过大。
延迟退休不会“一步到位”,而是每年延迟几个月,或者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
举个例子。
假设到2025年,延迟退休政策正式开始实施,这一年,王阿姨恰好满50岁。
她就有可能变成50岁零1个月或者几个月退休。
而现在离退休还远的80后、90后,未来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会更大一些。
像我们这一拨90后,估计等真的退休,就得到65岁,甚至更晚了。
弹性实施的具体落地方案,相对不太明确。
原则上要考虑个人诉求,比如说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希望早退休,要“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但实际情况下,大部分人都没得选。
最后说分类推进。
比方说当前男职工是6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女职工50岁退休,差异比较大。
为了保证后续政策能够平稳过度,有序衔接,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仍然会保持一定的差异性。
只是延迟的节奏,可能会不一样。
不同职业、地区、岗位之间的差异,也是同理。
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延迟退休对于大部分朋友,都不是个好消息。
首先,它意味着,我们未来能领到的养老金会大幅减少。
年轻的时候兢兢业业上班,按时缴纳社保,原本想着熬到五六十岁,就能悠闲地等国家给自己养老了。
但未来,我们有可能要熬到65岁,甚至更晚,才能领退休金。
实际领养老金的的年限,直接就减掉了5到15年,甚至更多。
交钱的时间大幅度增长,领钱的时间却可能减少,双重伤害。
有些人可能会说,那我要是死得早,我的养老金是不是白交了?
话虽然糙了点,但确实就是这么个理儿。
所以,大家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要尽量保持健康,努力活的更久一点。
争取老了能多领点养老金。
其次,大部分人,必然会面临更长时间的无固定收入期。
比如说,这次消息一出来,吐槽最多的996的互联网人。
现在很多企业招聘员工时,一看到35岁以上的人员,直接连面试机会都不给。
就算是对招聘年龄比较宽松的工厂,也很少会见到50岁以上的员工。
之前微博上有个热搜,女性超过45岁,男性超过50岁,连去菜场卖菜都不被允许了。
那么,大部分的劳动者,在40多岁,甚至50多岁之后,还能从事什么工作呢?
有些人可能会说,等自己年纪大了,可以去从事一些重体力的劳动。
比如说,男性去建筑工地做一些杂活啊,去送外卖、开滴滴啊。
女性去超市做售货员啊,去饭店端盘子啊,或者夫妻一起在学校门口卖小吃等等。
且不说你能不能抹开这个面子,这些需要起早贪黑的高强度工作,对身体的伤害都很大。
可能工作个十年八年的,就落下一声的病根。
如果到了6、70岁的时候,你真的还能干的动吗?
到那个时候,你就只能倚靠已有的积蓄了。
此外,老年人延迟退休,有可能挤压年轻人的工作岗位。
未来某一天,40多岁刚刚失业的你,去银行办业务。
为你服务的,却是一个60几岁的大爷。
大爷想退休,你想要一份固定工作,两个人眼巴巴地互相羡慕对方。
当然了,大爷的境遇肯定比你好得多,60多岁了,还拿着在职工资,绩效跟奖金。
再对比一下中年失业的自己,是不是悲从中来,想哇的一声哭出来?
不过,再怎么说,延迟退休这个事,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抱怨归抱怨,我们还是得努力从正面的方面去考虑。
别的不说,以上的实施方案,至少给我们留了足够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我们还有机会提早做准备。
养老金我一直在交,但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临近,我的心态越来越佛系了。
站在个人的角度,因为延迟退休,我的利益受损,不爽了我还能跟朋友吐槽几句。
但站在国家的角度,面临的不仅有老龄化,还有生育率下降、生育意愿低迷等问题。
放眼全世界,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退休年龄都普遍提高到了65岁以上。
我们国家的延迟退休,迟早是要来的。
换个角度考虑,每月发工资时,养老金都是单位直接扣的,从来没有真的进到个人的口袋里。
你如果不把它当成自己的钱,未来领到的话,可能就成了一个小惊喜。
再联系下实际情况。
不管是谁,如果打算把后半辈子的生活水平,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不管是亲生的小孩,还是政府的养老金。
在现实生活里,都不是件能给人足够安全感的事情。
想要在晚年生活幸福,个人养老一定要提早开始打算。
一方面,多运动,保持身体健康,这样,未来领到“小惊喜”的概率就会更大点。
另一方面,提前储备一部分“养老备用金”。
比如说,存银行的利息,房屋的租金,商业养老金,其他资产的增值等等。
这些更为直观和靠谱的东西,才能让你在晚年保持原来的生活水平,不为各种不确定性情况而焦虑。
大家觉得呢?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