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就达到了2.56亿人,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数将达到3亿,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也意味着,未来每5个人里,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不仅是个人关心养老,国家对此也是非常关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是世界上最多的,已经9.99亿人参加养老保险,贫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9.99%,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对于广大老年人口来说,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养老金的涨幅”和“延迟退休”了。2020年,养老金实现了“16连涨”,都是在靠国家财政补贴。随着我国养老压力的不断攀升,执行延迟退休,可以让养老金得到一定的缓解。
而我国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这个制度是在国内民众预期寿命不长的情况下设立的。而现在,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6岁。显然,过去设置的退休年龄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国情了。
早在2016年,人社部就提出,延迟退休已经有了初步方案。于是,近几年,有关“延迟退休”的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不少快要退休的人员更是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自己赶上“第一批”。
如今,延迟退休终于“定调”了!在2020年末的相关会议上,国家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人社部表示,将会充分考虑到广大居民的根本利益,照顾到每一个行业和职工。
目前,对于延迟退休政策如何实施还没有“定论”,但有专家提出了两套新方案:
第一,统一年龄退休制度
先把50岁退休的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提高至55岁,然后再从55岁基础上逐渐再提到至65岁;而男性则由原来的60岁退休,逐步延迟到65岁退休。女性延迟退休可能速度要快一些,男性延迟退休年龄可以走得慢一些,到了2045年,男性和女性职工都可以达到在65岁退休。
黄奇帆表示:“女性比男性提早10年拿养老金,又少交了10年的养老金,如果每延迟一年,那就能增加1000亿的养老金,10年时间可以增加1万亿。”
第二,按工龄实行退休
我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发挥老年人口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而科研人员、医生等岗位的人群,都是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太早退休不利于人才在其工作岗位发挥价值,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按工龄实行退休,普通职工满30年,高技术职工满35年。对于那些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可以晚几年退休,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能力一般的人也可以尽早享受到退休生活。
而养老金的发放,也是秉承着“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按工龄实行退休,工作越久,拿到的就越多,对于延迟退休人员来说,也不失为一种“补偿”。
专家表示,预计相关政策将在2021年到2025年内正式和大家见面。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70后坐不住了!
70年的女职工,今年是51岁,按理说去年就已经退休了。但是大家都知道,50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又过早退休,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光靠养老金生活肯定是不够的。而50岁的老年失业人群,就算体力、精力不算“老”,再就业的难度也是很大的。
所以说,从长远的角度看,延迟退休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我国的养老体系健康发展。而老年人也不必退休后就去“带孩子”,还能在岗位中发光发热。专家们提出的这两套新方案,你更支持哪一种呢?
本文由新业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