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家庭不愿意再生了?
摆在生育率面前的有三座大山。
一、房子
房子不用多说,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从08年开始,房价就是“一路水,一路涨”。我自己也亲眼见着,二线城市的房价三环外从四千多,涨到现在一万多,几年时间就翻了三番,工资基本上还是没有变化。
那房价和生育率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个问题,可以说有着很大的联系。
首先,由于文化和观念的原因,但凡生了男孩的家庭,未来都是要给孩子准备一套房子用来结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几乎所有的男孩都在以某种形式上的“啃老”。
不过,说真的这也怪不得他们。如果按照结婚=有房这个标准来看的话,不靠几个家庭的积蓄,绝大多数年轻人估计得等到三十多乃至四十多才首付得了一套房,那这个结婚,可就是一件正儿八经的大事情了。
生孩子也是同样的问题,第一胎假设是个男孩,那么你还敢生第二胎不?
不生?想着养儿防老;但生了,万一又是个男孩,那这就是得两套房,两套房在城市里,这就是几百上千万了。
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两个男孩,无异于就是噩梦一般的存在。
我一个朋友生了一个二胎,结果50%的概率中奖了,是个男孩。他刚刚在省会城市买了自己的房子,现在看着第一个儿子即将长大成人,第二个儿子又马上读书,他的压力有多大?
每晚每晚地睡不着。
过去我们的心思很单纯啊,房子就是房子,儿子就是儿子。但现在,房子=儿子。
生娃?你得考虑买房这个大头。
二、读书教育
说完了房子,我们又可以来看看读书教育的问题。
一个早教班一两万,一个幼儿园一两万,一套学区房......你不想提房子?那好,我们就单纯来谈谈教育费用。
在上小学之前,早教班、幼儿园,这就是十来万,从奶粉钱到尿不湿,这又是几万,读了小学、初中,你还得关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在大城市里读书,户口有没有问题,学籍有没有问题。
学校里竞争大、你也压力大,过去在农村读书,八十多分在班里可以名列前茅,现在在大城市里读书,八十多分只能算作中等偏上。
这就是环境的不同,决定了竞争的不同。
再来,买书、上大学之后,这又是大头,动辄一个月上千元的生活费,足以让任何月入不超过一万元的家庭捉襟见肘。
读书和教育的高成本、高分化,让教育的天平越来越倾斜,起点和起点之间,真的越来越不同。
就像那天我在商场,亲眼看见三四岁的孩子在学习交际舞,我告诉朋友,我这辈子都没有学过这玩意,现在孩子的竞争真的越来越大。
三、生娃不能再“防老”
过去农村老说,养儿防老,但21世纪的今天,这句话显然不再适用。
高房价的出现,让“养老”变成了先给儿子买房。而竞争的加大和环境的制约,让孩子们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别说养老了,以后恐怕还得给他们带娃,甚至掏钱帮他们。
这是从增量竞争,到存量竞争的一个根本变化。即生活成本的提高,阻碍了人们生娃的动力,与阻碍了养儿防老的可能性。
“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这样的标语,如今看来更是显得意味深长。
生育率跌破警戒线意味着什么?对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影响?
说实话,对于个人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有可能还是好事。
例如,大部分地区的房价会由于人口基数的减少而下降;再比如,过去以来人口红利(便宜)的经济增长模式一去不复返,这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陷入停滞,个人面临着巨大的转折与历史危机等等。
同样的道理,随着养老政策以及老人康养体系的成熟,“养老防老”的功效一旦失去,反过来又会作用到我们自己身上,既只生一个,或者干脆就不生。
当然了,归根结底,还是房价上涨引来的蝴蝶效应。
而如果人口红利不再,经济增长停滞,关乎我们个人的问题就是,增长点在哪里?互联网行业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这个问题,才是关乎个人的大问题,在未来,要想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会越来越困难。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点击【关注】,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个人成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