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1%。较易感染的老年人,是疫情中最无力无措的群体之一。
住在养老机构放心吗?日常看病受影响吗?居家养老,家里的药吃完怎么办?腿脚不好,核酸检测排长队怎么办?不会用智能手机,出行没有健康码怎么办?
养老机构:封闭管理更安心
养老机构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入住老人如果感染,风险很高。
7月20日晚,南京市养老机构连夜启动封闭管理。7月21日,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等实行封闭管理。
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探视、来访咨询、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工作人员居住在院内,只岀不进;
暂停亲属给老年人送餐;
快递、外卖、送药人员不得进入,在机构外设置物资交接区,安排专人接收家人提供的老年人生活必需品或者订购物品;
组织上门为机构老年人、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工作人员每周接受1次核酸检测;
养老机构普遍早晚两次为入住老年人、工作人员测温,每半天为老年人的居室通风30分钟以上,帮助老年人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一项项管控措施织密疫情防护网。
江苏省老年公寓餐饮服务部严把食品、物资采购关,严格管理食堂卫生安全,做到生熟分开、刀具分开、餐具分开、储存分开,并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加强营养,增强老人抵抗力。
在保障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南京点将台社会福利院社工部、护理区将在院内开展祝寿、书画、歌舞等文化娱乐活动,活跃院内文化氛围,提升全体人员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积极性。
据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陈芳介绍,南京市现有在运营养老机构284家,在院老年人21724人、工作人员8559人。目前已按市级统一部署全面完成3次核酸检测,全部阴性。
高龄独居、孤寡、留守等困难老年人有助餐、助洁、助医等有刚性服务需求怎么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为这些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看病买药:积极解决所急所需
疫情当下,非必要尽量少出门,但一些急需就医,或者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须臾离不开药救命的老年患者该怎么办呢?
在8月2日南京市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陈芳介绍,全市237家养老机构有医院、护理院、护理站等不同形式的内设医疗机构,能满足相当部分在院老年人就医需求,对部分确需外出就医的老年人,由老年人家属或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陪同送医,就医结束后,就医的老年人和陪同工作人员在区级机构隔离点进行14天隔离观察,核酸检测正常后即可返院。
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局长陆小军介绍,江北新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门诊正常开诊,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服务。家庭医生还通过预约上门的形式,为行动不变的老人提供送药、健康管理、健康指导等服务。
南京市莫愁湖街道凤栖苑小区,有22名退役军人作为志愿者,他们为患有慢性病需要补充药物的居民购买药品,在药品上细心标注
核酸检测:开辟绿色通道
开展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能够精准及时地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降低传播风险,保护易感人群。
7月25日,为照顾到不同群体,南京定坊社区为辖区的孕妇、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居民等开辟绿色通道,上门进行核酸采样,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7月25日,在南京市金陵中学岱山分校东校区,雨花城管执法人员重点关注行动不便的老人,为他们核酸检测提供服务保障。
8月1日,在南京建邺区,一百辆“核酸检测流动车”分赴各街道社区,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未能及时赶往第三次检测点的人员进行上门采样。
交通出行:可用纸质证明
7月25日,南京发布公告,规定从7月26日首班车起,在南京乘坐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必须出示健康码。但对于很多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怎样随身携带绿码,成为一个普遍难题。
在7月27日的南京市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郑春发介绍,要乘车的没有智能手机的,不能出具健康码的老人或者儿童,可以由自己的家人帮助申领健康码,如果和家人同行,可以由家人帮助亮码。如果单独出行,可以请家人帮老人彩色打印申领过的健康码,上车的时候出示纸质健康码,纸质健康码一般有效期是7天,也可以通行。如果两点也做不到的话,可以到社区开具居住小区的证明,凭证明上车给驾驶员或者是验码的工作人员看,也是可以通过的。
江宁区横溪街道山景村针对本村留守老人居多,没有智能手机或智能手机操作有困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受影响、不方便等问题,在经过社区核实后,免费为辖区未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以及未在禄口机场经停的老人制作塑料健康绿码通行“校牌”,让他们随身佩戴,不仅防止雨水淋湿,还防止卡片丢失。同时,考虑到“健康码”打印时间在7天内的时效性,社区志愿者还专门为大家建立了个人档案,详细记录了每个人的打印日期,方便到时及时提醒和更换,方便老人出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静
素材来源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江苏民政、建邺播报等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