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婚姻对人们而言,绝不是两个人的事儿,它是关乎着两个家庭的幸福,甚至涉及好几代人。很多人因为恐惧婚姻中的家庭琐屑,恐怕被拖累,索性当起了“单身贵族”,享受单身的潇洒快乐。
老人和年轻人的想法截然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养儿防老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老人操劳了一辈子,心里想着等子女成家立业后,自己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了。
谁知现实和理想永远有着巨大的差距,太多老年人退休后,不仅没有如愿的享受生活 ,反而踏上了一辆更加“辛劳的列车”,一路向前行驶,无法停歇。
退休阿姨计划美好生活,儿子一句话把老两口拉回现实
王阿姨刚退休,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终于不用再羡慕早自己一年退休的老伴儿了,于是她兴冲冲地计划着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学习一下钢琴,完成自己一直以来想弹琴的梦想;挑选了几个旅游的圣地,先出去放松一下;研究一下旅居养老,以便出去玩儿更安全、省心……
计划还没等实施,儿子找上了门,说既然现在已经退休了,想让他们帮忙照顾一下孩子,这两年媳妇一直在家带娃,顺便做做微商,孩子的开销日益增大,媳妇想出去找个正式的工作,一是缓解经济压力,二是也不至于和社会脱节。
看出阿姨的犹豫,儿子继续劝道,如果现在俩人不抓紧赚钱养家,不仅影响家庭和谐,将来靠什么给老两口养老也成问题……
在儿子的软磨硬泡下,阿姨只得放弃自己的“享乐”计划。
新型养老潜规则
一、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父母养育孩子十几载,希望他们快快长大,在社会的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彩,孩子长大了父母肩负的责任也会相应减少,过上悠闲的退休生活。
可是时代发展的太快了,现在的老人儿女成家后,往往是辛苦的开始,房价居高不下,工作压力增大,年轻人往往背着一身的负债结婚成家。生完孩子之后,更是开销陡增,孩子的花费项目日益繁多,如果夫妻俩带孩子却没有人搭把手,日子往往过得非常艰难。
很多老人帮不上忙的家庭,无奈妈妈只能做职太太,开销增大,收入减少,妈妈日夜照顾孩子牢骚满腹,爸爸独自承受家庭负担压力陡增,不和谐的画面经常会上演。
如果老人闲来无事,却不帮忙带孩子,子女就很难理解了。虽然大道理说得好:老人帮你带娃是情分,不帮你带是本分,可是实际上却不得不讲情分,因为“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似乎成为了不成文的规矩。
同事小薇生孩子、坐月子、养娃,婆婆基本“三不管”,她已经跟老公说得很清楚了:“将来想让我给她养老,门儿都没有!”
孩子大点儿了,奶奶想孙子,小薇都让老公带回去,她也不登门。
清官难断家务事,对此,外人真得不好说什么,毕竟没有身临其境,无法体会这期间的心酸。
二、有需求搭把手,轻易不要住一起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不尽,可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反倒没那么浓厚了。子女们外出求学或者打工,离开父母之后,再生活在一起,难免产生很多矛盾,所以有一种说法,人老了不要轻易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年轻人无论是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还是生活习惯,都与父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与老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会产生很大分歧,矛盾重生。
想想我们小时候,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耐心养育和教导,我们所获得的每一项技能,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可是,当他们老了,当需要我们慢慢教他们新知识时,我们又有多少耐心呢?
如果能够拿出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的耐心,来对待他们,或许很多矛盾就会化解。
老人来帮忙看孩子的家庭,矛盾更多,因为还涉及到孩子的养育方式,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老人,把孩子看大后,再回自己家生活了。
【包 麻麻总结】
其实,这些养老的潜规则也很让人无奈,只有家庭和睦,我们在外辛苦打拼才会后顾无忧,让家庭成为温暖的港湾。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相互理解和包容日子才会越过越顺,老人如果条件允许,在子女需要的时候帮衬一把,子女必然心存感激,将来知恩图报,而子女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上,也会获得更多的收入,让家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也有能力给老人养老。
另一方面,老人来帮忙带孩子、照顾子女的衣食起居,很是辛苦,作为子女的要多体谅老人,下班和节假日,孩子自己来带,留给老人充足的时间放松,日常表表孝心,给父母买些衣物,老人一定会很欣慰的,再苦再累也值得。
一家人,拧成一股绳,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我是包麻麻,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