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池鱼
注:本文图片皆来源百度图库,图文无关
岁月无情,人生易老。
周国平说,一个人无论心态多么年轻,也阻挡不了时间加速度的步伐,曾经觉得非常遥远的半百、花甲,一眨眼都已经落在了身后。
其实要是细想起来,人老了以后的种种状态,还真的是和人在初生时候的婴儿阶段有着诸多相似。
只是同样是需要人照顾,换来的却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境。
人们照顾婴儿,满怀着的是对新生命的欣喜和憧憬,是自愿的、乐意的,是哪怕再辛苦心里也依旧甜蜜蜜的。
而面对一个老去的人,哪怕是重复着同样的一个照顾动作,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态度却完全可能大相径庭。
我们都说爱的箭头总是向下,这完全是人的一种本能。
新生命的诞生从来都不愁衣食住行,父母在孩子出生前,总会雀跃地早早地就准备好一切,生怕漏掉了什么,一声啼哭仿佛是点亮家里的一束光,忽然就照亮了很多人的心房。
而生命的老去,却往往是把衣食住行的问题摆在了首位。
虽说古语有言百善孝为先,但是孝顺二字,往往需要首先存在于人心,才会有所实践。
我认识一个老人,她和我的奶奶差不多大,今年已经快80岁,两个人以前时常在一起聊天。
老人一生育有四个子女,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她虽说自己并无退休工资,也没存钱的意识,但是显然,她以前并不担心自己的养老。
因为她有孩子啊。
她曾经说:“我愁什么,我4个孩子,老了一个人给500,就有2000,我一个月完完全全够用了。”
老人说这话的时候,正在集市上买衣服。旁边一个她认识的老人正在劝她,让她花钱不要这么大方,还是要省着点来,自己多存一点钱,以后真的老了,有钱也是有个保障。
老人那个时候身体状况很好,还能在家里种地,镇上是每三天赶一次集,她总是把自家种的菜背去集市卖,一般来说,卖的钱就够她平时的开销了。
因为她除了种菜,家里还种了很多的水果,据老人说,有一年光是水果就卖了两万多。
老人一个人生活,这些钱绰绰有余,再加上平时逢年过节她的孩子们也都会给她拿钱,所以按理来说,老人手里应该还是有点钱才对。
但是,她不像我所认识的其他老人那样,很节约,她是那种自己有了钱就要买东西花掉的人。那时的她以为,自己四个孩子,以后不用存钱,真正老了以后也完全不必担心自己的生活。
可是,她忽略了一件事:养老不是做算术题,也不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们应该给多少,他们就一定会给多少。
这件事,是由双方共同的意志决定的。
果不其然,老人后来身体渐渐不好了,家里的农活无法做了,就完全切断了经济来源。
而她的四个孩子们,不但没有像她曾经设想的那样一个人给她500,反而因为她的养老问题内部起了争执。
首先,是儿子和女儿间的互相较量。
她的两个女儿认为,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小父母也没为自己付出过什么,家里的房子都是只给哥哥和弟弟建,她们十几岁就已经出门打工,也给家里寄过钱,现在养老这种事,应该完全由儿子承担才对。
她们用自己是女儿这个借口,把养老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当然,也不是说她们作为女儿,不管她这个母亲,逢年过节时候她们必然也会回去看望。
只是她们只愿意作为一种辅助性地孝顺和帮助,如果想要她们和两个儿子平摊养老的责任,她们是不愿意的。
所以,这里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
而老人的两个儿子,也因为彼此的经济有差距而互相推诿,弟弟认为哥哥家里条件好一些,而且以前父母为哥哥做的贡献多一些,所以理应哥哥承担得更多。
而哥哥则认为,我们都是儿子,凭什么我要比你承担得多一些,这样岂不是不公平?再者,父母以前明明对你的贡献更大,还帮你还过好几万的账,怎么现在完全不肯承认了呢?
总而言之,就是当涉及到养老这个问题的时候,老人的4个孩子首先都把养育之恩抛到了一边,而是在老人曾经对各自做出贡献的不公平间进行衡量,以图达到能够把自己择开的目的。
但是,很明显,他们谁都不能说服对方。
所以,不但是老人曾经的想法落空,包括最为基本的赡养,她也成了孩子间踢皮球似地互相推诿。
老了以后,究竟幸不幸福,真的和孩子的多少无关。我在生活中,见过那种孩子五六个,后来却依旧老无所依的情况,也见过子女间彼此团结,家庭和睦,一个比一个孝顺的盛景。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养老从来不在于孩子的数量,而是孩子的质量吧。是你作为父母,曾经给孩子传导怎样的价值观,教会他们怎样的道理,以及在人生的成长中,树立的是怎样的榜样。
孩子再多,如果互相不团结,那么亲情就没有厚度,而是而履薄冰。
一只手只有紧紧握住才能成拳,发挥出巨大的力量,要是分开,不过就是5根脆弱的手指头而已。
如果,你从小教给孩子的是猜忌,是虚荣,是让其见到你的各种不公平对待,那么孩子以后,就不可能如约长成你理想中的孝顺子女。
他只会按照曾经的模子发展下去,最后把那些不好统统加诸在你的身上。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件事,虽说我妈和我奶奶年轻时有诸多不和,我妈背地里也没少吐槽我奶奶,但是该做的事她一样也没少。
我奶奶生病住院,我妈上班再忙,中午休息两个小时,还会特意熬汤给我奶奶送去医院。
有一次,我就听到我妈和一个人讲,说人做事要凭良心,自己也有孩子,自己也会老,你不能给她们树立不好的榜样。
我想,正是这个道理吧。
老有所依是每个人的愿望,如果这个愿望无法实现,人生的下半场,将会变得黯淡无光,可能关于老来的幸福会是一种奢望。
关于那些已经发生的,谁也无法改变,但是即将诞生的,还有未来可见的,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为老来留好该有的后路,总比盲目设想要好得多。
-END-
和每个来这里的人谈爱说情,但无关风月。点击上方关注,欢迎来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