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养老待遇计算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大家普遍知道的是,国家于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计算10年过渡期制度。
过渡期内退休的中人,实施新办法和老办法退休待遇比较。如果老办法退休待遇高,按照老办法发放退休待遇。如果新办法退休待遇高,是在老办法退休待遇的基础上,发放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要看退休时间,如果是2021年退休,发放70%。退休以后不会再每年加发10%了,而是按照当地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进行每年养老金增加。
如果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老办法退休待遇计算公式,缴费年限39年和40年确定的老办法退休待遇计发比例是一样的,都是按照90%计算。其他影响老办法退休待遇的因素是2014年9月本人的职务级别和基本工资,以及后期有没有进行职务职称晋级。假设职务职称级别等因素都没有变,那么老办法退休待遇是一样的。
新办法退休待遇,主要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四部分之和。缴费年限39年和40年,首先影响的就是基础养老金。缴费指数相同的情况下,缴费年限每多一年,基础养老金都能增加一定比例的社平工资。如果缴费指数是1,每多出一年缴费年限,都会增加1%的社平工资。
关于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主要看多出的缴费年限是视同缴费年限还是实际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多出一年,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积累就会增多,相应的待遇标准也会提升。个人账户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是按照个人缴费基数的4%,单位8%。如果多缴费,一年个人账户余额多出7000元,60岁退休每月可以多领取50元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计算方式跟个人账户养老金差不多,每月可以多领取75元左右。
视同缴费年限多出一年相应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时间会多出一部分,过渡性养老金会提升。如果视同缴费指数是1.7,过渡性系数是1.4%,多出一年视同缴费年限将会增加2.3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也能达到一百七八十元。
总体来说,养老金计算的时候,每多缴费一年,新办法养老计算方法的结果都能够提升一两百元。尽管现在只发多出部分的一定比例,相信在2024年9月以后会更划算。
退休以后,养老金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和物价的增长情况,年年进行养老金调整。养老金调整的方式主要包括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挂钩调整,又分为按缴费年限挂钩和按养老金水平挂钩。目前,根据各个省市公布的养老金调整方案,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基本养老金都能够多增加1~3元,个别地方甚至能达到4.8元。除此以外,按养老金水平调整是由于养老金更高,也会更多受益。
所以,不要认为老办法退休待遇中,39年缴费年限和40年缴费年限计发比例是一样的,就忽视了缴费年限的重要性,未来缴费年限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