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来找我。点上面『关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01
说到“成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年龄”,理所当然认为年纪大的人一定是成熟的人。其实稍微细想一下,就能发现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
周国平在《思想的星空》一书中是这样定义成熟的:“我不认为麻木,僵化,世故是成熟,真正的成熟应该具有生长能力。”
确实如此,具有“生长能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成熟的人,这样的成熟可以一直发挥作用。而那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麻木不仁,思想僵化,老于世故的人,算不上成熟的人,因为他们所理解的成熟只是像“水果”一样成熟,觉得长大了具备某种状态了,就算成熟了,这是有问题的。
水果成熟了,生命就走到尽头了,会被人摘走吃掉,或者落地之后开始腐烂。人不能像水果一样成熟,因为你没办法“瓜熟蒂落”,你的人生不是到此为止,生活还在继续,你只让自己停留在所谓的“成熟”状态一成不变,很难应对之后出现的复杂问题。
这就是有的人年纪越大越显得不懂事的原因,因为他们把自己框在了某种自认为对的状态中,并且觉得自己没有错,却不知时代变了,周遭的环境也变了,自己的那一套并不能适应环境。
就像朋友琪琪对她婆婆的吐槽:“只因我不愿给婆婆养老,被要求滚回娘家,被要求离婚,可当我真的滚了之后,离婚了之后,她却后悔了。我不想同情她,我用离开教会她如何珍惜儿媳,如何善待晚辈,已经算是给她留下礼物了,她没资格要求我重新回到婆家。”
02
琪琪说她自己虽然也世故,但却不是只知道世故,因为人生中很多事不是单靠世故就可以解决,还想要具备其他的觉悟。
相比她婆婆而言,她是个活得很现实的人,对人生也有相对合理的规划。她跟前夫阿强约定的是先不要孩子,先趁着年轻奋斗,一边存钱一边还房贷,等到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存款也多了,再开启人生下一阶段。
给婆婆养老这件事,被他们规划到人生下一阶段当中,因为她觉得婆婆的年纪还不是太大,犯不着专门腾出时间去照顾她,在给她养老之前,只要顺带着照顾她的生活就行。
他们没把婆婆规划在第一阶段的范围内,意味着他们也不想让婆婆掺和到他们第一阶段的计划当中去。可是,她婆婆却不管他们有什么规划,直接掺和进来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她婆婆一开始掺和是为了催生,觉得既然已经结了婚,抓紧时间生孩子才是第一要务。被琪琪拒绝以后,她就开始拿养老的事说事儿了:“既然你不愿意生孩子,那就从现在开始给我养老,必须二选一,不想给我养老就必须生孩子,否则就滚回娘家,别留在婆家丢人现眼了!”
因为阿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婆婆一直缠着琪琪不放,所以就导致琪琪忍无可忍,选择“成全”婆婆:“既然你非要毁了你儿子的婚姻,我成全你,我会离婚,我会滚回娘家,你别后悔就行!”
她婆婆肯定会后悔,原因有二:
第一,她是个很爱面子的人,之前催生就是顾及面子,觉得儿子儿媳有了孩子,自己才不至于在外人面前丢人。她没能在这方面如愿,还导致儿子离婚了,不想丢面子却反而丢了面子,不后悔才怪。
第二,虽然她看不惯琪琪,但是已经在无形中适应了被琪琪照顾的生活,有琪琪在的时候,她吃喝不愁,不用花自己的钱,可当琪琪走了之后,再让她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她不甘心。
此时她才意识到自己之前不该对儿媳要求太高,于是又去求琪琪复婚,结果却被拒绝了。或许她儿子之后结了婚还能娶到好媳妇,还能让她安享晚年,但短时间内不会实现,她短时间内不会有好命。
03
琪琪的婆婆让我想起曾经一位读者的留言,那位读者也是一位婆婆,她说:“虽然我很希望儿子儿媳早点生孩子,但我知道像他们这样的年轻夫妻,不愿意刚结婚就生孩子。我知道如果我给他们施压会让他们反感,所以我只能忍着,后来我也想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他们的人生规划合理,尊重他们的意愿也挺好的。”
这种觉悟才算是成熟,不会让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只停留在某一种状态中,该克制的时候会克制,该装糊涂的时候会装糊涂,尊重了儿子儿媳,肯定要比给他们施压效果好。
反观琪琪的婆婆,她所认为的成熟就不是真的成熟,她的思想觉悟和观念就停在了某个固定的状态中,不懂在乎儿子儿媳的感受,不懂尊重他们的意愿,结果却事与愿违,毁了儿子的婚姻。
人到晚年要学会“装糊涂”,不能什么事都是你说了算,因为儿子儿媳是人,不是你养的宠物,就算他们的规划跟你的期待不一致,也不该盲目断定他们是错的,先装糊涂再去思考,才能分清到底谁的规划更为合理。如果儿子儿媳的规划很合理,你就应该继续装糊涂,没必要活得太清醒,没必要凡事都跟儿子儿媳较劲,否则最终只会苦了自己。#情感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