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废物式养老”看似孝顺实则伤人,正确养老方式,子女要知道
2021-02-15 18:24  浏览:17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文 | 蜜芽妈(高级母婴护理师,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养老”一直是我国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孝道文化中,父母的晚年自然应该由子女负责,然而近些年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各种各样养老方式的兴起也逐渐改变了这一个局面。


文中图片均源网络,图文无关

在我国,目前最常见的养老方式有三种:居家照顾、社区照顾和机构照顾,很简单,后两种就是离开子女雇人照顾的方式,但是在传统的老人眼中,自然更希望能够由儿女照顾终老,所以居家养老的方式成了大多数老人的选择,即使不和儿女住在一起,也能时常见面。

然而,在这种形势下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废物式养老”逐渐兴起,主要是子女包办老人的晚年生活,事无巨细,让他们没有一点事情可做。


这种方式看似十分孝顺,但是对老人而言真的好吗?答案是否定的:表姐家庭条件不好,父母用尽全力才将她供到大学毕业,后来她自主创业成功,拥有了很多财富,改善父母的生活成了她的心愿,于是将他们接到大城市生活。

买了房子,还请了专人照顾,父母就是打扫一些卫生她都不让,只让他们每天待着玩耍。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一年后父母居然提出想要回到乡下。因为在这里他们过得拘束,并且整天无所事事,感觉自己很废物,没有价值。

听到父母的心声,表姐才知道自己做错了,没想到自己以为的爱和照顾竟成为一种负担,从那以后,再没有过多的干涉。

这种行为其实本质上是因为孝顺,但是实际所带来的影响却是负面的——

①影响身体健康

儿女虽然已经成人成才,但是并不代表老人失去自理能力,有的小孩长大,但本身年纪却并不大,根据老年期的划分标准,74岁以下皆为年轻老人。

这意味着在这个年龄段以下的老人,仍然具有比较强的行动和动手能力,如果长时间什么事也不做,更容易出现一些老年问题,比如痴呆、抑郁等。


②厌世心理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总是会选择购买一些珍贵的物品去孝顺父母,然而现在物质条件稳步提升,单单选择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诉求。

比如他们想要学习网购,子女却自告奋勇帮忙买,这样他们就更难融入当前的世界,从而出现消极的心理,对生活的也会失去兴趣。

所以,什么都不让老人做,很多时候,可能并不是一种爱,而是对他们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在照顾父母晚年生活的时候,子女应该做到这样几点——


时常陪伴

其实现在很多父母晚年的物质生活并不需要子女过多的付出,因为他们可能已经提前做好了相关的打算。而到了晚年,孤独是常态,对他们来讲最珍贵的莫过于子女的陪伴,这样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同时也能获得心理上的慰藉。

尊重理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可能什么都不用做,在子女眼中是一种轻松和舒适的状态,但是对老人而言可能并不是,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想法去决定他们的生活,而是任其选择,给予尊重。


保持耐心

人老了,各方面都会“慢”下来,而年轻人却是朝气和活力,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俗话说“老小老小”,人老了就会像小孩,所以我们的催促或者急躁可能会给他们造成伤害,在与之相处的时候,应该多些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

【今日一问】你理想中的养老是什么样的呢?


发布人:e52f****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