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关于延迟退休的讨论非常激烈,因为国家在四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将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这意味着这个事已经是板上钉钉。其实,这个也没有争论的必要,国家考虑延迟,必定是综合考虑做出的决定。而且,这并不是针对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大家都集体延迟,没有抱怨的必要。
其实,除了退休时间,我们还要关注退休后的养老金多少。虽然养老金早已出现亏损,靠财政补贴才维持下去。但从2005年开始,养老金每年都上涨,就是为了让退休人员过上更好的晚年生活。
2020年,因为一场疫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很多人觉得今年应该不会再上涨,但在4月国家又发了通知,再次上调5%,和去年一样。于2019年12月31日之前退休的人员,就可以领取到更多养老金了。
马上就到2021年了,过去养老金是否上调一般都会在年初公布,所以,很多人又开始关心明年养老金还会不会涨。不过,据一些媒体预测,2021年养老金实现17连涨的可能性很大。
养老金是否上涨,与经济增长速度,物价水平上涨等等因素相关。上调幅度一般不超过GDP增速,不低于物价涨幅。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GDP仍然会正增长,而且2021年会实现大反弹,迎来高增长。所以,实现17连涨完全有可能。
不过,具体到每个人的养老金又有多少呢?平均养老金又是多少呢?2020年最新数据公布了。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共有离退休人员12310万人,养老金支出49228亿元,人均每月养老金待遇3330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职工退休人员,包括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但并不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
此前数据显示,2016年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平均每月养老金为2362元,根据这几年的上涨幅度来算,2019年每月人均大概是2940元左右。再按3330元的数据来推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月平均养老金为3720元,比企退人员多780元。
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又是多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包含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数据显示,2019年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162元每月,但个人账户养老金多少就不同了,所以,整体的平均水平无法计算出。
养老金有多少,主要受4个方面的因素影响。首先是退休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这个影响很大,一般工资高的城市,养老金自然就越多。比如2019年,北京平均工资9262元,黑龙江是4735元,相差了近一倍。
这个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工资高的城市,消费水平也高。如果养老金太低,根本就不够生活,影响到退休生活质量。所以,各地的差异也挺大的。
其次是缴费基数,这个也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挂钩。比如你缴费基数是5000元,当地的工资也是5000元,那缴费系数就是1。而如果是3000元,那缴费系数就是0.6。按照这个计算公式,缴费基数越高,系数就越高,那养老金必然也会更高。
第三个是缴费年限,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只要达到这个年限,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但是如果你缴纳了30年,那养老金自然就会比15年的多不少,这就是多缴多得。
最后一个是退休年龄。这里面有人会提前退休,也有人延迟退休,最后的养老金也不一样。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 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5。
除了第一个社会平均工资是自己无法决定的,后面三个因素都可以由自己调整。想要领取到更多养老金,缴费基数要高,缴费年限要长,退休时间要正常。
不过,目前3330元的养老金,要看在哪些城市生活。2020年人均养老金超过4000元的有西藏、上海、北京和青海四个地方,低于2800元的有广西、海南、湖南、吉林。
西藏是养老金最高的地区,达到了4865元,最低的是吉林,仅为2622元。为什么西藏最高,一个是人口少,截至到2018年,常住人口为343.82万人。另一个是很多都是援藏人员,有很好的福利待遇。
所以,你的养老金达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