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补缴社保,属于一项惠民政策,2019年之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养老保险还可以一次性补缴。但从2020年开始,已经全面取消了养老保险的一次性补缴政策。赶上最后一批一次性补缴的人,也就等于搭上了政策的“末班车”。
为什么不允许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是因为不能总让你占便宜
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对于参保人员来说,是有很多好处的,但对于社保而言将面临很大的损失,正因为这样的政策漏洞百出,才只短短的实行了几年。
那么,一次性补缴社保,对于参保人来说,有哪些好处?
1.省钱
试想一下,在一次性可以不补缴社保的情况下,先把承担社保的缴费存在银行,临近退休年龄时再一次性取出补交社保。按照最低年限15年计算,至少可以存下十几万元存款,这笔钱放在银行吃利息累计也有上万元,那么也就等于存银行或者购买理财的利息承担了一少部分社保的缴费,参保人也就剩下了一笔可观的支出。
2.规避风险
当下的快节奏生活,无处不存在着意外,规避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以用参保费用抵御生活中的意外,比如看病就医和生活中其他突发事件。另一方面是规避社保投资的风险,这一点十分重要,毕竟有极少一部分人,还没有达到退休年龄就有可能突然离世。逐年参保多多少少会有一部分经济损失,如果选择一次性补缴社保,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经济损失也就等于0。所以,一次性补缴社保可以很有效地规避风险。
那么,对于社保来说,一次性补缴社保,面临着哪些亏损?
1.一次性补缴,影响了养老金的良性循环。
这个道理十分简单,既然大家已经看到了一次性补缴的好处,慢慢地都会选择一次性补缴的参保方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很容易出现养老金资金链断代的情况,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这样很不利于社保的良性发展。
2.通货膨胀,养老金支出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一次性补缴政策指的是向前补交,举个例子2020年补交社保15年,补交的年份是从2005年-2020年,那么问题就出现了,2005年一年的社保缴费只需要几千元,2020年社保年交费近万元,在这15年期间,工资不断上涨,物价也在随着上调,补缴社保的同时,也就等于用通货膨胀后的货币,购买了当年的物价值,一次性补缴社保对于社保机构来说是很不划算的。
所以,2016年的12月份,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收支管理的通知》。这份通知中明确,对于个体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不允许事后追缴的方式增加缴费年限。
因为一次性补缴社保政策,有着很多漏洞,所以短短实行几年后就被叫停。从下发通知的时间来看,大部分地区还是比较人性化的,2016年下发通知,2019年末部分地区才开始陆陆续续实施。
当年已经一次性补缴社保的人,相信都不会后悔,没有赶上最后政策的人群,现如今一部分人按照正常年龄退休想必都成为了一件难事。这样的政策过了就算过了,相信以后也不会再有,所以一定要珍惜政策,减小个人的利益损失才是硬道理。
对此你有哪些看法,欢迎交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