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为父母,自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开始了付出和奉献。小的时候,父母含辛茹苦抚养大孩子。等孩子长大成人了,他们又开始焦虑孩子的教育和婚姻。
即使等孩子结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依旧没办法放心,还是会用自己的努力去帮衬着儿女。因为他们不忍心看到儿女太吃苦。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伟大没有条件的。可子女对父母的爱,却是有条件,自私的。绝大多数的子女,享受着父母的好处,却从不曾去体恤过父母的艰辛。
他们从财力精力上不间断剥夺父母,嘴边还一边念叨着以后一定会好好孝顺父母。殊不知,父母年纪大了,该好好享受晚年的时候,却依旧被儿女一直啃老。这时,儿女的孝心又在哪里?
02
刘阿姨和老伴,只有一个儿子。对于这个独生儿子,他们视若宝贝。从小到大,他们就对这个儿子千依百顺,有求必应。别人家孩子有的,他们儿子只会更好。而别人家孩子没有的,他们也会竭尽全力去满足儿子。
对于刘阿姨而言,儿子就是她的命,是她这辈子的唯一依靠。尤其是老伴去世后,这种感觉就更为明显和强烈。
在儿子谈婚论嫁之初,刘阿姨和老伴就早早帮他买好了婚房。后来彩礼婚礼,以及装修款,也耗尽了刘阿姨和老伴的所有积蓄。
老伴去世后,儿媳妇生下了孙子,刘阿姨就顺理成章去了儿子家帮忙。刘阿姨到了儿子家之后,就包揽下了一切。洗衣做饭,做家务,照顾孙子,就全都是刘阿姨一个人的活。
即使儿媳妇下班早,她也总嚷着累,习惯性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孩子就很少去搭理。而儿子每天下班就更晚了,回到家孩子都睡觉了。所以这一天当中,只有刘阿姨是全程陪着孩子。
03
也许是因为儿子是独生子,所以儿媳妇总是习惯性让刘阿姨出钱。不管是每天的饭菜、水果,或者是家里的米面粮油,儿媳妇从不操心和掏钱。
因为儿媳妇总认为,刘阿姨就一个儿子,不管挣多挣少,反正钱迟早都属于他们的,早花晚花都一样。所以家里开销,全都由刘阿姨一个人承担,儿子和儿媳妇也都心安理得。
在儿子家做了六年带薪保姆,刘阿姨一刻也没有停歇过。每天早起晚睡,累得精疲力尽,腰疼都犯了好几次。
可她也不敢跟儿子说,怕儿子担心。自己也不舍得去医院,生怕花钱心疼,就这样慢慢熬着,实在痛得不行,就去找几副膏药贴贴缓解一下,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如果不是亲家母来,也许刘阿姨会在儿子家当一辈子的带薪保姆。但亲家母的到来,却彻底让刘阿姨明白了,在儿子儿媳妇眼里,自己连一个保姆都不如。
亲家母和自己儿媳妇相处不来,隔三差五就干架,女儿心疼就把亲家母接到家里养老。对此,刘阿姨虽然有些无奈,但也可以理解亲家母婆媳关系不好。
只是亲家母来了之后,家里房间却不够住了。原本刘阿姨想着和亲家母,两个人挤一间房。但亲家母却不愿意,非说不习惯和别人一起睡,要求自己独睡一间房。
04
但当初刘阿姨和老伴条件有限,只买得起三房两厅。如今儿子儿媳住一间,孙子住一间,自己住一间,亲家母要独睡一间房,那岂不是要她腾出房间来?可亲家母睡了她的房间,那她呢?
还没等刘阿姨想明白,儿媳妇就提出,她妈妈腰不好,房间应该给她妈妈睡,让刘阿姨到客厅沙发将就一下。刘阿姨有些无奈,她告诉儿子,自己也腰疼,都犯了好几次,偶尔睡一下客厅沙发没关系,可长时间下来,她也受不住。
儿子正想开口帮自己母亲说话,儿媳妇却怒斥,来家里这么多年,你都没说过自己腰疼。我妈一来,你就说腰疼,这是故意跟我妈作对吗?儿子被儿媳妇闹得不行,也帮着劝刘阿姨先睡在客厅沙发将就一下。
听到这,刘阿姨就有些生气,也有些心寒。她冷着说,我在你们家做牛做马,做了六年带薪保姆,累死累活也得不到你们一句好。说着说着,刘阿姨忍不住伤心哭了起来。
儿媳妇很不耐烦地说,不就是将就睡下客厅沙发吗?怎么就这么矫情哭哭闹闹,你让我妈怎么待下去?不知情的,还以为是我妈赶走了你。
刘阿姨没有再为自己辩解,她含着眼泪默默收拾了自己的衣服,然后当天就买了票回老家。看着破破败败的老房子,空无一人,刘阿姨再也忍不住痛哭出声。她真的不明白,当初养儿防老,到底是为了什么?
05
父亲母亲,帮儿子买了婚房,给了彩礼,装修了婚房,还筹办了婚礼。到最后,父亲去世了,没有享到儿子半点福。
而母亲在老伴去世后,依旧发挥着自己的余热。拿着退休金,任劳任怨去帮衬儿子一家三口。养家养儿子儿媳养孙子,可到头来,却依旧被儿媳妇嫌弃,要求给亲家母腾地方。
虽然儿媳妇没有明确赶人,可给亲家母腾地方,这就明摆着就是嫌弃和赶人。母亲的辛酸和苦累,儿媳妇看不到,儿子也更看不到。即使看到了,他们也没有想过好好孝敬老人。
面对这样不断啃老的儿子儿媳妇,母亲唯一能做的,就是离开,去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即使清静冷清了一些,但也好过当了带薪保姆,最后还要在晚年时被赶出家门。
今日话题:
对于刘阿姨的境遇,你又有什么看法?养儿真的能防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