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抚养孩子、用心照顾孩子长大之后,为了自己的将来,有人会孝顺自己,但是,就是有许多孩子长大后不孝顺父母,甚至变成啃老族。父母就算生病了,他们也不愿意来照顾父母。
邻里之间都觉得刘老太太对身边的人特别好,对人也很和蔼,助人为乐,是别人眼里的“三好老人”,可是孩子们却很少来看她,这让热心的邻居很生气。
尽管如此,知情人说,她的儿女之所以不孝顺,是因为刘老太太早年的作法,年轻的刘老太太重男轻女,对女儿特别不好,但对儿子的一切要求都被满足了,结果长大的儿子不懂得感恩,而女儿趁着在大城市读书的机会,在那边扎根了。
刘老太太的儿女不孝顺,是她自己造成的,没人养老,也怨不了别人,不该怪儿女,因此,儿女不愿孝顺,是有原因的,那些年老了不能被儿女孝顺的老人,大多都做过这三件事情。
一、晚年不被子女孝顺的老人,大多做过这3件事,没人养老怨不得别人
1、不孝敬老人
假如父母本身就是不孝顺老人的人,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就会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毕竟,父母的行为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如果父母本身就不喜欢孝顺父母,平时生活中经常贬低自己的父母和公公婆婆,那对孩子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对孩子区别对待
家长的爱应该是无私的,没有偏见的,如果父母因为个人偏好或者父母亲的重男轻女而对子女有偏见,那么问题就难以解决了。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如果说父母没有一碗水端平,那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不同态度。
比如,就像刘老太的儿子,即使是被偏爱的对象,父母只管一个劲地疼爱孩子,却不教孩子如何回报别人对自己的好,结果,孩子成了不折不扣的白眼狼。而且被忽视的那一个孩子,因为对父母的不同对待,心有怨恨,变得不愿与父母来往,所以,有这样的父母,他们的晚年多半会很糟。
3、没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假如仅仅对孩子溺爱,却没有相应地给予感恩教育,大多数的孩子就会因为不懂得这一点而不去想如何报答父母,反而会觉得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并始终享受着父母对他们的关怀。
所以,父母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要过分骄纵,过分的溺爱,而要以理性的态度教孩子如何回报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毕竟,每个人都不能没有理由地帮助自己,应该心存感激。
二、父母怎样让孩子更懂得孝顺呢?
1、示范作用
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孩子也要跟着学习,长大后,看着父母如何照顾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形象,让孩子更懂得孝顺父母,照顾好他们。
2、让孩子懂得关心老人
老人家走路不便,又容易生病,这是给孩子一个照顾老人的机会,父母要告诉孩子,大家都会有老的那一天,好好照顾老人,孝顺老人,等孩子长大了,也会孝顺父母。
3、减少包办,让孩子自己做
许多家长不愿意孩子做一些事,把孩子的一切都包办起来,不让孩子动手,例如:穿衣、打扫卫生、叠被子等,这样孩子就会缺乏独立的能力,认为父母包办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感恩、孝顺父母,所以家长要少包办,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自己动手,拥有独立的能力,更能让孩子体谅父母的艰辛,懂得感恩。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包办一切,这不是对孩子的宠爱,而是对孩子的伤害,使孩子缺乏独立能力,一直由家长保护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长大后,承受能力差,很容易受挫。因此,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包办一切,更不能偏心,无论男童、女童,都是自己的孩子,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孝顺父母。
想要孩子成为孝顺懂事的孩子,就要从孩子小时做起;从与孩子之间发生的小事做起,切不可任性、随意。推荐各位家长给孩子读这套《爸妈不是我的用人》系列正能量读本。
这套绘本适合6-12岁的小学生阅读,书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贴近孩子的生活,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能够实践到生活中去,父母可以少操心。
这套书一共有4册,每一册都是不同的主题,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处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