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与您共享世间情感百态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刚刚出炉,数据显示我国当前总人口数超过14亿,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18.7%。也就是说,我国当前平均每4-5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老年人在持续变多,新生人口数不增反减,这种非健康的人口发展趋势,让我国意识到未来国民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当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两人养四老”、工作与陪伴相矛盾的赡老养老问题时,“养儿防老”已经不再是人们养老的唯一选择,养老院也成了一些老年人眼中不错的“养老去处”。
那么养老院是否真的能够给老年人提供舒心养老、自在养老的条件吗?不如看看住过养老院的人怎么说。
养老院,其实和想象的不一样
78岁的卓爷爷是我的老邻居,也是我的忘年“棋友”,偶尔下班路过小区凉亭时,我会和他“杀上”几盘。无论是下棋还是生活,卓爷爷都令我佩服,他也是我遇到的活得最通透的人。
卓爷爷退休前在一所重点中学担任数学教师,为人亲和、思想超前。他有一儿一女,都在大城市里打拼,是人们口中的“成功人士”。两个子女很孝顺,经常可以看到同城跑腿、快递小哥往他家里送东西,那些都是身在外地的儿女“隔空”订购的新鲜食材、日常用品、高端电器。
他常说,自从他老伴在两年前去世后,他的儿女就一直想接他到大城市里同住了,但是他不愿意去,觉得在熟悉的城市里生活更舒心。
大约八九个月前,卓爷爷因为肺炎发烧引发昏厥,晕倒在自家客厅,幸而他女儿为他雇的每周上门一次的钟点工阿姨发现异常,才算有惊无险地救回他一条命。
自那以后,儿女强烈要求他搬去大城市,舍不得老朋友的他最终提议自己可以去养老院住,那里伙伴多,还能够排解寂寞,偶尔还可以回自己家看看。面对父亲的倔强,儿女也只能无奈妥协了。
卓爷爷的儿子为他找了我们当地最好的一家养老院,并为他订了人最少的双人间,养老院里24小时有住院医师、护工值班,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突发状况也能及时得到治疗和帮助。可以说,住进那里不仅一日三餐不愁,也不用担心老人独居风险大了。
卓爷爷临走的时候,我还有些舍不得,以为以后能够见到的机会恐怕会少之又少,没料到短短半年的时间,他就从养老院搬回了自己家。终于又有机会和他老人家棋盘上“对战”的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继续住在养老院了。
卓爷爷颇为感慨地讲述了自己这半年的养老院生活:“住了半年养老院才懂,养老院,其实和想象的不一样。
最初我觉得住养老院很省心,饭有人做、屋子有人收拾、病了也有人管,可去了才知道什么叫做‘束缚’。白天遛弯只能够在院子里,出大门需要先申请、再登记,还要有人陪着才让出去。食谱基本就是以周为周期无限循环,想吃的都吃不到。”
卓爷爷说,养老院的众生态即是人间悲喜剧的缩影。条件好的、儿女孝顺的,去养老院就是去“夏令营”,虽然不够自由,但仍能时不时地感受到子女的关怀、护工的尊重;条件一般、女不够关心的,进到养老院就像进到“监狱”一样,行动被束缚着,原有的家庭、亲情的温度也在逐渐消失。那种身在人群中仍觉孤独的感受,使得很多常年待在养老院的老年人面临抑郁的风险。
给儿女添点“麻烦”不是啥坏事
卓爷爷最终还是被儿女接到了大城市里生活,或许对于他而言,离开这座城市、熟悉的环境、熟识的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在失去这些的同时,他也获得了弥足珍贵的陪伴、守护与爱,这些既不是独居能够感受到的,也不是去熙攘的养老院能够换来的。
卓爷爷走之前曾跟我说:“原来觉得自己过挺好,后来觉得去养老院不给儿女添麻烦才是好选择,如今看啊,‘养儿防老’才是最靠谱的。与其让儿女成天提心吊胆地挂记我,不如到他们的跟前去让他们更省心。我也是最近才明白,有时候给儿女添点‘麻烦’也不是啥坏事。”
的确,如卓爷爷一样的老年人奋斗大半辈子,且不论他们为社会发展做出过多少贡献,其为家庭、为子女所作的贡献就数之不尽。到了晚年,他们中的大多数仍会以子女的生活舒适度为考量,不愿意到子女跟前增加子女的负担。于是,雇保姆、去养老院逐渐从“备选养老方案”变成了主流。
可无论是保姆还是养老院里的护工,他们终究都是“外人”,无法给老年人带来儿孙绕膝的乐趣、子女陪伴的满足、亲情萦绕的温度。老年人需要的不是无数“外人”带来的“假热闹”,而是需要子女、老伴为其带来的“家温暖”。
对子女而言,真正的孝道就是乐于让父母给自己添点“麻烦”,为父母提供安心养老的“阳光房”;对老人而言,有钱养老、有伴在侧、子女孝顺,就是其摘取“幸福晚年”之星的幸运梯。
——END——
你觉得哪种养老方式才是理想养老方式呢?
我是吴翔,世界那么大,愿小小的我们在文字中找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