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郭
推迟退休几乎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前不久,一直备受关注的“推迟退休”迎来最新消息:2021年3月4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应逐步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引起社会关注。
在推迟法定标准退休年龄的问题上,从相关表态看,不少城镇居民把忧虑变成了“安心”,有关部门也表示将“小步更改、弹性推行,不搞急于求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特别关注的焦点。随着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城镇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目前,人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7岁左右,比以前提高了近10年。
现阶段,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是几十年前制定的。当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人均预期寿命作为取舍。当今社会发展变化很大,人均预期寿命也大幅度提高。在我国接着沿用以前的退休年龄规定现已有一些不太适合了。
在这样的具体情况下,我国提出了上述关于推迟退休年龄的规定。很多城市居民也谈到了这一点。归根结底,这是这些人的个人利益问题。
有网友表示:小步渐进,谨慎实施,国家考虑还是很全面的。比如现在55岁退休的幼儿园老师,不会唱歌、不会跳、不会跑,孩子们也不喜欢年龄大的老师。有网友认为与其推迟退休,不如缩短受教育时间,早点工作。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制定一个延迟退休计划呢?
1、现行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颁布的
现行退休制度是上世纪50年代颁布的,男子6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女职工50岁退休。年龄设置稍低,已不适应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
2、退休年龄明显偏低
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明显偏低。美国、德国和英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或之前就将全额养老金的年龄定为65岁,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其他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支出压力的通行做法。在中国逐步实施推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背后,还有深刻的人口因素。
3、老年人的抚养比正在迅速上升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的迅速提高,养老支出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2019年,60岁及以上人口抚养比将在24%左右,即每100名15-59岁劳动适龄人口将赡养24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据预测,到2035年,这一抚养比将上升到49%左右,这对养老金制度提出了巨大挑战。
4、预期寿命提高
如果不推迟退休年龄,将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目前,我国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的总年限比设立之初多了10年。同时,2018年中国健康预期寿命将达到68.7岁。维持现状意味着许多退休工人退休时都是满负荷工作,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5、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
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缩短了总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时间。随着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正在推迟。如果我们不推迟退休年龄,工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将减少他们的工作年限和总劳动力的供给。
其实,相对于一部分特殊情况的在我们国家也会灵敏看待。我国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达到退休年龄才能退休。它具有“灵活性”和自主选择性。这将是中国未来推迟退休的一个重要方向。你认为推迟退休政策怎么样?
(本文系永益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于百家号永益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