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老问题用当前的养老保险法是难以解决的。这个账很好算,用倒推方式看,如今一个老人要想维持基本生活费用,除了一日三餐外,普遍需要营养品,药品,加上适当一点儿的户外活动经费,再加上家庭日常刚性支出,比如水电费,电话费,煤气费这些,一个月需要的最低费用也在2000-3000元。而这个钱数如果靠预先缴纳养老保险来实现的话,基本上每年上交的费用档位就在1万5——2万上下。
这个数字显然农民年轻时候是拿不出来的。
那结论就很明确了,60岁之前拿不出这个钱,养老金就领不到基本生活所需钱数——这就是死结。
所以最现实的养老,实际上是由三部分组成,国家养老保险领取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子女承担一部分。这实际上就是现状。
我们稍作分析一下这个现状是什么样子?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当前老农民仍然参与劳动,仍然下田干活,以此为条件获取的养老资源,这不叫养老。
什么是养老?养老就是不需要再为基本生活费用,而付出劳动的老年生活。老农民可以自愿发挥余热,去参与劳动,但不劳动,也不妨碍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这就是养老。起码我们司空见惯的城市退休职工,就是这个样子。他们的退休工资,或者叫养老金,是足够在城市体面生活的。城市退休职工的养老与农民的养老,如果放在同一个层面看,城市职工自己的养老金就够体面生活了。
再看农民,要实现同等待遇的养老,自己需要劳动凑一部分,儿女供养凑一部分,那点一百多的养老金是一部分。这三部分当中,属国家供给的最少,微乎其微。2000——3000的基本生活费用。100能占到的比例也就是3%——5%,城市退休职工呢?100%。
一个依靠自己一人从国家手里就能拿到100%的保障,一个需要依靠三部分力量,还必须以自己参与劳动为条件才能获取。这就是差距。
到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一位城市退休职工在一位农村老人面前,那种优越感有多强了。
刚才说到农民要想实现与城市老人同等待遇的养老生活,月度生活费也得在2000-3000之间,这数字需要三股力量才能凑齐——自己,儿女,和国家。这是一个理想的预期想象。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呢?实现了吗?差得太远了。
首先这三部分力量之一——养老保险回馈这个一百多,也就是正常情况下一个月的水电费。力量弱到快看不见了。
再看这力量之二——儿女的力量。虽然这也有千差万别,但基本面,是当今儿女,也就是今天年轻人的经济压力,生活压力有多大,就知道他们对父母养老所提供的力量有多少。
这一点还用得着多说吗?只要你是年轻人,上有父母需要养老的,问一下自己就知道了。可以说这个力量,也是能弱都弱到爆了。甚至还有很多啃老族呢,力量不仅是零,还成了负数。
那么再看最后一个力量——老农民。因为毕竟是养自己的老,有句话就说得好,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自己的日子,终归还得自己面对。所以老农民自身的养老,基本上还都在靠一己之力。
令人痛心的是,这一己之力,还不是说提前存够了钱,只需要生活就好了,而是还必须付出劳动,下田干活,继续用自己的劳动,获取自己的养老。这能叫养老吗?这只是为了活下去,仅此而已。
这个现状好不好?农民承重有多大?从农民对养老问题的呼声就可以看出来。现状非常不好,承重非常之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改善这个现状,减轻农民的承重压力。如何改善?
农民呼吁国家提高养老金,就是那个100多块钱的梗,国家呢,又呼吁提高农民的收入,以此来充实年轻农民的口袋,实现平时存点,养老保险上交点,老了就能轻松点。
也没强调儿女务必尽到父母养老责任,为啥?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全社会都明白如今年轻人的经济压力是怎么回事,国家还会再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这是农民个人与国家双方的呼声。农民对国家的呼声,在没有实现以前,说到底就是个话,国家听不听,只能听天由命。国家对农民的呼吁,它也只是一个话,在没有真正实现收入提高,口袋充实以前,它也是空的。
那最后就是各位专家的呼吁了。经济学家,三农专家,专门拿着国家发的工资研究农民问题,研究养老问题,至今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吗?也没有。
这些人是不是白拿国家钱,是不是吃白饭的,老胡就不知道了。反正老胡不是专家,国家也没有给老胡一分钱工资,老胡就是想到说到,说到做到,尽一个农民的本分,一个自媒体的本分而已。
为此也是殚精竭虑,免费为国家出谋划策,为农民群体发声鸣不平。也自筹自化,研究农民养老方案的具体内容,力求不靠国家,不靠社会,不靠儿女。脚底下有地,就靠地,靠地不种地,转换用地方式,向国家,向那些决策层,免费贡献一份力量,一个方案,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