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民主要是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在农忙时回家种地,我国是农业大国,据调查农村人口占到70%。
如今种地越来越机械化,家中有地的下一辈基本上种地不用费劲,从而外出打工,而以前的农民已步入老龄化,如何做到使我们的父辈农民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怎样解决养老问题,应该提上日程进行讨论了,我觉得养老可以多元化。
1、家庭和国家共同养老
目前很多家庭的主要劳动者都在外地打工或移居,老人可能自己在家成为空巢老人,或者跟随子女在外地。跟随子女在外的可能还好点,空巢老人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在金钱上,一个是国家有每个月一百元的养老金,还有子女可以给父母一些。起码能保证老人的基本生活。对老人来说,最艰难的就是患病,医疗费用是最大的支出,也是最易出现矛盾的,极大地影响着老人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国家如果能在医疗费用中对农民倾斜一些,报销比例提高一些就更好了,毕竟,这一代的农民为国家交了不少公粮,没有粮食,哪来的生存呀。粮食的价格是由国家经济决定的,粮食价格在我国以前一直是很低的。
而空巢老人就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互帮互助的养老方式,也要提倡子女回乡置业。
2、失独农民由社会分担赡养——群居养老、养老院等
无儿无女的老人,经济条件也没有多好,社会应该负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村民之间互帮互助,这不仅是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更要能实实在在让老人们安度晚年。
3、四十岁左右的农村人建立提前养老计划——养老保险
人们辛辛苦苦一辈子,最终挣的钱一部分用于孩子的教育,一部分用于平时生活的开支,一部分用于生命的终老。一般人等到生命的终老,可能没有多少钱了。
所以养老应提前计划,建议国家提倡人们购买养老保险,国家可以给一部分补贴,这样可以减轻人们负担,还可以调动人们购买的积极性。等老了以后活得有底气,老有所靠。
欢迎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