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小幅逐步调整”。“实施”两个字,标志着“延迟退休”将要从此前的研究层面,变成现实。延迟退休在十四五期间会开始执行,也就是2021年到2025年。因此,至少60后应该会赶上第一批延迟退休的队伍。
其实,早在2016年,人社部就提出,延迟退休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当时,有媒体在网上做了一份延迟退休调查,有8成人持反对意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表示:“当时延迟退休方案之所以没有推出,主要原因是各方阻力太大。尤其是老百姓不太理解延迟退休,还有一些抵触心理。”
对于人们想早点退休、拿着养老金安享晚年的想法,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目前我国的国情而言,要负责几亿人的养老问题,这个压力可谓不小。如今,延迟退休的实施已经迫在眉睫。其原因主要有这3个方面:
首先,国家之所以要推行延迟退休,其根源就在于我国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状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18.1%,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
而据《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到本世纪50年代,我国老年人口将超4亿,到时候每3个人当中,就会有1个是老年人。与此同时,我国新生儿的出生率却一再下降,未来养老压力将会非常大。所以,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其次,我国养老金早就处在亏损状态,2014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亏空1321亿元,到2017年增长到7000亿。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随着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社保缴费基数的下调,未来几年养老金很难维持当前的上涨速度,最后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今年养老金的“16连涨”,都是在靠国家财政补贴。所以,随着养老压力不断攀升,国家财政的压力也会非常大。所以,现在执行延迟退休,可以让养老金得到一定的缓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女性比男性提早10年拿养老金,又少交了10年的养老金,如果每延迟一年,那就能增加1000亿的养老金,10年时间可以增加1万亿。”
最后,我国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但实际上,科研人员、医生等岗位的人群,都是越老,经验越丰富,太早退休不利于人才在其工作岗位发挥价值,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标准,是始于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男性年满60岁,女干部年满55岁,女工人年满50岁方可退休。69年来,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过早退休,早已不符合当下的国情。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发挥老年人口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过早退休,老年人没有了收入来源,只能靠不高的养老金生活,老年失业人群的再就业难度也是很大的。
而延迟退休也不是“一刀切”,对于一些特殊工种的人员,人社部表示,“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进行实施”。总而言之,虽然现在延迟退休还没有得到所有民众的“理解”,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延迟退休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我国的养老体系健康发展,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
本文由新业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