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的被互换,撕裂了两个家庭两对父母。撕裂的痛苦和混乱,也并没有随着其中一个孩子的离世而暂时得到平复。据传,姚策生前因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不同而拉黑养他28年的妈妈;许敏坚持寻找真相的决绝,似乎也不被姚策所理解。认亲之后短暂的和谐温馨,最后变成许敏都没能见姚策最后一面。我知道媒体称许敏为养母可能处于报道上的方便,但我在这里称不想把许敏写作姚策的养母。因为设身处地地站在许敏角度看,她肯定不接受养母这个称谓。她压根就是现在千万个中国亲妈的一个典型样本,而且是付出最大那类亲妈的样本。
首先想说,姚郭两个孩子被互换,并成功解决互换后的各种BUG, 和两人的成长经历,真是极其符合我们这个现实社会。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社情”是什么?是我们的社会是人情社会,是关系社会,而不是一个严肃的法制社会、契约社会。如两个孩子真是被人为调换地,那么一定是利害关系人利用某种关系,精准地换掉手环和各家准备的小衣服,才完成调包(这是基于人为调包说的推论);郭威隐瞒真实出生时间地点的虚假出生证明,很难说不是通过人情关系办理的;郭威河南母亲是乙肝病人,而他们竟然还开了餐馆,那些年食品卫生监督证很难说没动用人情关系才得以办理;甚至我都怀疑,郭家从开封市的兰考县能迁移到驻马店市,也动用了人情关系。这些人情关系能量,应该是郭家的最大值了,否则以这个推论下去,郭威应该能在郭家人情关系下也和姚策一样读好学校,上好大学,毕业去好地方工作。说完郭威这边,我们再说姚策这边。许敏说,孩子从小就查出了乙肝,但是外人谁也不知道,这如果不动用点关系,显然是捂不住的;许敏创造了各种优厚的条件,姚策成绩还是不好,却能读九江最好的高中九江一中,这不用关系和金钱,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姚策读的只是一个大学专科,但是毕业后进入九江医保局工作,不是靠身在医疗卫生系统的父母人情关系,显然也说不通。姚策显然在他成长历程中享尽了人情关系给他创造的种种便利,可以说沾了这个社情的福。然而令人唏嘘的是,他的英年早逝,也极大可能正是被这个人情关系所害----若没有在淮河医院产房暗中运行的人情关系----也就没有后来失败的肝炎病毒阻断,也就可能不会年纪轻轻到了肝癌晚期。这真是命运的玩笑。如果再假设,姚策没有靠人情关系读好高中,进了技校,成为一名挖掘机师傅,说不定他还就没机会酗酒,经常锻炼身体,肝病就不发作,和许敏夫妇永远平淡和幸福地生活下去呢(我都感觉这个如果有些抬杠了,都站在上帝视角了,但是它符合逻辑)。但凡他要是这个社会尊重法律一些,尊重职业操守一些,尊重契约一些,就到不了今天这个山穷水尽。
然后想说,姚郭两个孩子在各自错位的家庭中,都得到了父母的爱。我们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表现得更加直观、更加物质、更加无条件。每个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都已经成为父母们的小皇帝。爱,和溺爱,只差一个字。父母无条件的爱,已经是溺爱。根据媒体报道,这个无条件的爱,在姚策的成长过程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母亲许敏和父亲姚先生,从花重金求门路读最好的学校、大学里最先用上苹果电脑、毕业后进医保局的工作、后又支持他辞职又给钱让他创业(其实就是瞎折腾,年轻轻的,有什么创业的资本?后来的事实不是证明那不是创业么)、卖掉老房子买新房用最好的装修材料、在本市最豪华的酒店办盛大婚礼、儿媳妇怀孕后两口子便从没上班在家啃老,再到最后大家都知道的割肝救子,这都是许敏夫妇做父母的无条件的爱。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中,这样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这样无条件的父母爱,是无条件的,是纯付出的,是不讲回报的。有没想过,在承认其伟大的同时,要不要承认它的局限?这样溺爱下长大的孩子,他更容易不知道感恩,他认为他需要什么,父母就应该给予什么。姚策不就是经常让爸爸给弄这个,让妈妈给他拿那个吗?他在成年后,依然张口和妈妈要钱,美其名曰借,但是从没还。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能知道什么是回报,什么是真正的爱吗?爱,是给予,而不是索取。溺爱下长大的孩子,习惯了被爱,而很难学会去爱人。姚策他不仅仅是在父母溺爱下成长,他在短暂的人生里,有姥姥姥爷的,有长辈们的,还有丈母娘的。你羡慕不羡慕?
其三想说,尽管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是基因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超乎我们的想象。这个现象好像网上有人称为基因压制。就是基因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这个听起来有点像唯心主义,但是在姚策郭威身上,我们看得到基因对他们人生轨迹的精准控制。比如,九江许敏夫妇的孩子郭威,他大学本是学装饰设计类专业的,但是他偏偏最终选择了警察这样的职业。而郭威的亲生父亲,年轻时候一直是一位军官。有报道说郭威是喜欢穿制服的职业。反观姚策,他本是学医的,毕业后进的也是医保局,但是他偏偏最终选择了电商作为自己的职业。姚策的亲生父母恰好就是做了一辈子生意的,虽然是餐饮业,但那也是生意。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姚策和郭威,性格上都和他们亲生父亲相同,所以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性格是什么决定的呢,是基因。再看认亲后的态度,郭威对生父母和养父母的态度,表现出非常的稳重和成熟,对今后的两对父母的养老问题都明确表示出一个成熟男子汉的担当:尽管不能离开河南去和亲父母生活,但是会多陪多去,并养老送终。郭威生父也表现得低调沉稳,但是在找孩子这件事上,他也是克服层层困难才终于找到的。没有务实稳重的态度,显然这也是非常难以办到的。再看姚策,视频里,他说了很多要两家如一家和平相处下去的话,但除此之外在房产、债务上,他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起码如果是一个成熟男子汉,这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回报江西父母:在生前就把江西父母养老的事情做一个交代,把他们还贷的房子,起码要表态归还给许敏夫妇。他只考虑他的妻子和孩子无家可归,其实,许敏夫妇也不至于母子流落街头。但是作为非亲生儿子,姚策是应当这样有一个态度的。姚策生母在谈及淮河医院赔款四六分成时,她的表现,我看和姚策一样,相对郭威和郭威的生父母,肯定是更自私些的。
基于上面这三大段啰里啰嗦的话,我想表明一下我的几点结论,供大家斟酌。我已经准备好接喷接怼啦。一呢,人情关系,这玩意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有人情关系的一方,势必会占便宜,不管占谁的便宜,那都是别人的便宜。特别是伤天害理的人情关系运作,更不要做。人在做,天在看。敬重天理,遵守契约,敬畏法律,你的人生不会太差。二呢,对子女的爱,不要不知不觉弄成溺爱。要教育子女们要成熟起来,要懂得付出的爱更加伟大。特别是男孩子,真要溺爱成巨婴,压根就不是父母之福,更不是子女之福。三呢,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子女,但是要优秀基因的子女。不用说有遗传痴呆的不要娶妻生子,就是正常人择偶,也要注重下人品,免得下一代基因劣化。古人是靠门当户对、立嫡不立长这些封建纲常优化下一代基因的,咱们虽然说不能靠这些,择偶时多看看他或她的人生过往,品格德行,是十分十分重要的。千金散尽还复来,但是基因坏了,人品坏了,那可是活生生的无法挽救。注意以上三点,我敢说,我们这个社会立马就提高一个档次。
注:以上体会都是这两天看了不少媒体和自媒体的文章、视频。个人所做的推理推论也都是基于正常人思维和媒体报道作出的,如与事实不符或者侵犯他人权益,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