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农村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档次,由以前的每人每年100元,提升到了200元。而今年的养老保险也已经开始缴纳,最低缴费档次也与去年相同。
不过对于养老保险,农民目前表现的态度是又爱、又无奈,爱是因为养老保险确实能够缓解农民的养老压力,而无奈则在于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绝大多数每个月只能领到100元多一点的养老金。
其实,国家设立养老保险的初衷,就是为了缓解农村老人的养老压力,但是在养老方式上,绝大多数农民依然只能靠自己的孩子照顾。我们暂且不谈子女的孝顺问题,在养老金很有限以及社会老龄化到来的影响下,现阶段农民养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城市养老金连番上涨,为何农民的养老金就不能多涨一点?
目前,农村养老金的计发标准是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合计+财政补贴+存储利息)÷139,虽然,近几年国家投入巨资,逐步提高了农村基础养老金金额,但是,以上计发标准并不具备明显的上涨因素。而城市养老金之所以能连番上涨,除了投资会产生收益以外,过渡性养老金和综合性补贴也具备逐步上涨的条件。
与此同时,决定养老金最终发放金额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个人账户本息之和,其中尤以个人账户本金总额最为重要。城市居民在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金额方面,往往要高于农民个人缴费和国家补贴,导致他们的个人账户本息之和要比农民多很多。再加上,大多数农民受限于个人收入水平,无能力缴纳高档次的养老保险,从而最终使得农民的养老金,要远低于市民。
综合以上来看,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才使得当下农民的养老金金额并不高。不过,事情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一个是可以通过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有能力缴纳更高档次的养老保险。而另一个就需要改进现有农村养老金的计发标准,让农民获得的养老金,能够支撑其最基本的生活开销。
针对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近期国务院召开了常务会议,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推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保的户籍限制。这一措施的制定,实际上是国家对灵活就业农民进行了特别关照,因为在此前,很多灵活就业的农民,在就业地很难参加养老保险等社保,往往需要返回户籍地缴纳,而这一措施将打破这一地域限制,现在在网上缴纳个人养老保险等社保的方式,更方便。
第二,研究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措施。这里所说的兜底,就是说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来实现农村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其他群体“应保尽保”的目的。在此前国家就已经对农村贫困户和特困户,在缴纳养老保险方面,给予了专项补贴,而这一措施的出现,将给从事灵活就业的农民更多保障。
面对农村养老保险,建议农民除了尽量选择网上缴费的方式,进行缴纳以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尽量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这样有利于个人账户本息之和的迅速积累,以便当自己年老时,获得相对更多的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