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下的那些事儿,一位真诚写作者,愿我能用一份真诚送你一世温暖。
菠菠菜: #情感故事大联盟#系列
插图:《我的二哥二嫂》剧照本故事接上篇文章《“几个大人逼着一个孩子出养老钱,还是人吗”“妈,我自愿出的”》。
大姐张小玲自从把儿子小楠给的养老费要回去后,就再也没回过农村老家了,即使父母亲去世之时,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张学军也是极其抵制大姐张小玲回来奔丧的。
张学军这个人是穷,但人穷志不穷,他想的是既然大姐张小玲都拒绝养老,在老人去世了之后,又何必回来装作孝子呢?这岂不是给活人看嘛,所以他觉得不需要。
张小玲没回来,但她的儿子小楠却回来了,面对逝去的外婆,他跪在灵前哭得挺伤心的。舅舅张学军不让自己的母亲回来奔丧,他也并不怪舅舅这样做,反而令他痛恨的是在外婆外爷在世的时候,母亲对于他们养老这件事,完全就不是一个作为子女该说该做的事。
也就在这时候,儿子小楠和母亲张小玲积下了怨气,既然你做母亲的都对自己的父母这般绝情,那我做儿子也更没必要对你认真了,她对自己亲生父母的态度,也直接决定了儿子小楠以后对她的态度,这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此时的小楠也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媳妇,和父母亲也分开住了多年。
此时的母亲张小玲也早已经成了七十多岁的老人,舅舅张学军、二姨张怡玲、小姨张美玲都已经进入了迟暮之年。
小楠并没有像母亲张小玲年轻时候那般绝情,连外婆外爷看都不看,他时不时地还去父母的家里看看父母过得怎么样,区别不同的是,他只是去看但从来不说,如果父母家里什么东西没有了,出去买了东西后,放到桌上扭头就走,不和父母说半句话。
而对舅舅和两个姨就不一样了,他时不时的去看看他们,坐在那儿又说又笑的,倒像是舅舅和姨们的儿子,跟张小玲无关。
儿子小楠对她的这种态度她自己也能感受到冷漠和无视,可是她有什么办法呢,儿子这样做的原因,她比谁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说起后悔她的确有点后悔以前自己的所作所为,但这些事都过去了很久了,又有什么办法呢?!如今晚年的生活轮到张小玲了,她才明白一个老人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许多的钱财和丰富的物质,而是孩子们能来多陪陪自己说说话。
因为这个年纪,最容易听到的就是已故的亡灵们对自己的呼唤,特别是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同龄亲友,在自己身边死去,这种等待死亡来临的日子是孤寂的、恐惧的、害怕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白发鬓鬓的老人,宁愿让孩子回家,也不愿意总是钱回来人没回来。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我们都知道意外会来临,但却不知道它是哪天才会来的。
很快母亲张小玲因为血压高、血糖高,而晕了过去,被送进了医院,作为儿自己的小楠肯定不能置之不理,他悄悄地安排了母亲住院,并让父亲陪同着母亲,自己只是没出面而已。
我想这些看似人情上的冷漠,就是为了母亲当年当着自己的面拒绝养老一事的报应。
可小楠毕竟是小楠他不是母亲张小玲,没有她这么吝啬和不近人情,虽然表现的冷漠,但心却是热的。
他还是在母亲住院期间,去看她了,到医院后小楠坐在床的旁边,给母亲剥了个橘子递在她的手上说:“老张,快把病养好,可千万别拖累你儿子我啊,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处理呢!”
张小玲眉头一皱,将手上的橘子扔在了地上说:“什么叫拖累,我养你长大,你养我到老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我现在生病了,就该你照顾,平常你不来看我也就罢了,但这次我住院了,你作为儿子的肯定推脱不过去的。”
小楠说:“老张,瞧你这话说的,我是你儿子就得照顾你?谁定的规矩?我现在就给你说清楚,你的养老爱找谁找谁去,我可没义务。”
小楠把这句话说完后转身就走了,他的母亲张小玲一下子就哭了起来,觉得自己养了一个白眼狼,别的孩子都是好心肝,他却长着一副铁石心肠,不尽半点人情。
又是哭又是数落着,小楠的父亲则在一旁说:“孩子现在这样,一大半的牛脾气都随你,他小的时候你是怎么教的,白眼狼还不是跟你学的,快别哭了,影响别人休息。”
此时的小楠也早已经走在医院的长廊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像母亲那样绝情。
原因有二,第一点,毕竟她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就算有过,但生养之恩总大于天吧,该报还是要报的;第二点,自己的孩子也都慢慢地懂事了,他可不想让这种恶习一直流传下去,自己还想过一个特别舒适的晚年呢。
所以小楠虽嘴上这样的怼母亲,但实际行动却都是承担着一个做儿子应尽的责任。
对于张小玲来说,她几十年后迎来的报应就是那种发自己内心的愧疚感,年龄越大越是能体会到这一点。
在某一刻的深夜里,她如果梦见了自己父母,也肯定都会从梦中惊醒,这时才发现自己的眼角不知不觉淌下了泪水,这是悔意、忏意、同样也是自我的一种救赎。
阳光透过一层薄薄的窗纱,打进了还有余温的被褥上,而此时的老人熟睡得正香,她并不知道这种香甜和安逸是当年自己的儿子偷偷给换来的。
自从张小玲把养老费从弟弟张学军那儿要回去后,小楠也觉得心特别的过意不去,就和舅舅换着去照顾外公外婆,这期间小楠给外公外婆解开了好多好多的谜,让他们认为自己的大女儿张小玲其实并不是个无情无义之人。
只是家中的父亲爱赌博,将家底全都败光了,谈养老的那几天,正是赌债追上门的时候,而此时的父亲也因为赌博被抓了进去。
无奈之下才把养老钱要了回去,所以大女儿张小玲从那次走了之后,没有来看过他们两个,外婆外爷这下算是释然了,反而还有些责怪自己,当初着急着把大女儿嫁出去换几升小米,为了口吃的,就葬送了她的一生。
所以两位老人也并不怪女儿的绝情,一切因自己而起,一切又因女儿而落,直到外婆去世的那天,她早已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可怜的不再是最小的儿子张学军,而是最大女儿张小玲。
本故事已完结,感谢您这么多天的陪伴,每一段故事的背后都有它最深处可挖掘的东西,人生只要心存善念,无论是被骗也好,被欺负也罢,我相信这个世间,最阳光的一面永远都是向着你的。关注我,让我们继续下一段的人生!
以下是对本事件的看法。
01.放下即是放过自己,也是拯救别人
本故事的最终从小楠的身上能看出来,他选择了放下,虽然对母亲年轻时对自己外婆、外公的所作所为,他的确心存不满,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又去不断的弥补,这些矛盾也总算被解开了。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小楠不去积极地解开,这就是一个死的循环,不管是母亲张小玲还是外婆外公,又或者舅舅和两位姨都走不出来。
我们来捋一下,外婆外公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孩子又多,人饿肚子总要吃饭吧,而张小玲又是老大,也快二十岁的人了,只能先把她嫁出去,换几升小米填饱肚子在想办法挣钱。
而问题就出在这,嫁人可以,但却嫁给了这么个赌鬼,把张小玲这一生也搞的鸡犬不宁,所以她也就把这个原因归到父母的头上了。
也就出现了后面的不养老,到父母死的时候也都没来奔丧,不养老不奔丧也就间接的影响到了姊妹几个之间的感情,最后肯定是不来往了。
而如果小楠不懂事的话,也跟着和母亲一样的做法,不去养老,不和舅舅、两个姨之间有来往,那么小楠的孩子也会学到这些东西,就这样一直把这种恶习传下去,得要坑害多少代人啊。
所以最后小楠选择了放下,解开了上一代,也拯救了下一代,其实也是拯救了别人。
02.上一代的事留在上一代,不要遗留到下一代去解决
我们经常看的电视剧,都有这样一个桥段,就是谁把谁父母杀了,做为他的儿子一定要报仇雪恨,追杀了十几年依旧无果,能怎么办呢?
生出来个小孩让他继续报仇,那都已经是爷爷辈的事了,却还一直让牵扯下去,这样只能把自己的后辈搞的鸡犬不宁,在就没有别的作用了,所以也就有了那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
我认为小楠的做法首先是值得赞扬的,于情于理都是值得鼓励和推崇的,既解开了上一代,又造福了下一代。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摩擦与别人产生怨念,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尽可能的去把它化解了,千万不要把这代的事留给下一代。
到时候日子长了,谁又能说得清楚呢,这样无论对谁都是有好处的。
我们这个民族需要传承的是那种礼仪道德,还是民族气节和精神,并不是什么歪风邪气,给社会总是带来负面影响的东西。
在历史长河中放眼望去,大都是大爱才能永存,又有那几个损人不利己的人是有好下场的。
其实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和个人与家国情怀的关系无非就是换汤不换碗而已,大致的方向都是不变的。
END
今日话题:
你觉得本故事中小楠的做法对吗?
欢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