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2021年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涨终于落下帷幕了。上年度12月31日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的老人,平均每月增加了4.5%的养老金。可能由于各个地方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不一样,退休老人们增加的养老金确实也有所不同。社会平均养老金水平究竟是多少呢?
6月份,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在《开启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一文中指出,十三五期间企业职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快速增长。企业离退休职工月人均养老金从2016年的1686元增长到2020年的2900元左右,增幅高达72%。
在平均值计算中,大家都知道在由于养老金的下限也就在800~1000元左右,上限甚至能领到上万元。所以,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低于平均养老金水平。
我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1991年全面推动改革的。实施改革以前,只有国有企业职工才能够享受退休待遇。当时的退休待遇还是跟退休前的本人基本工资相挂钩,一般都能够领取70%~90%的本人基本工资水平在加上退休以后,单位还会继续发放有关的生活补贴。实际上情况,还是非常复杂的。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享受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允许各地设立养老保险机制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职工以及个体劳动者纳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一般来说,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职工或个体劳动者,到现在参保才仅仅30年。缴费年限短、缴费基数低,养老金待遇真的不会高到哪里去。大多数90年代才参保的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水平达不到3000元。
根据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1991年劳动事业发展的公报》,1992年国有单位职工为10889万人,集体单位职工为3621万人,其他单位职工282万人,城镇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38万人。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数量为46271万人,另外还有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民工2856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数量为12762万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是51301亿元。人均养老保险基金待遇3350元。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待遇并不等于人们每月能够领取的养老金,相应的待遇,还有支付给去世人员的丧葬补助费、抚恤金、个人账户余额,供养去世人员家属的生活困难补助。另外,还有当地发放的补贴补助类待遇,比如冬季取暖补贴、过节补贴等等。总体来说,全国平均养老金水平也就在3000元左右。
总体来看,全国养老金低于3000元的老人数量至少占全部退休人员的60%到70%,差不多有8,000万退休人员养老金低于这一水平。
不过,这还没有算上16068万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他们的人均养老金待遇只有171元。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我国将要推动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统一养老保险缴费和增涨制度。另外还要推动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大家的养老金水平会不断提升的。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