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选调公务员笔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05-28 11:09  浏览:36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材料:从1400余字变为7000多字,从24条变为九章60条,1988年出台的《河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经修订,新的《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8年7月22日正式提交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初审,9月20日审议通过,于12月1日起施行。


这部《条例》引人关注之处在于其明确规定了“已成年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赡养人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此规定被诸多媒体解读为“立法禁止啃老”,继而引发舆论关注。


新修订的《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共九章60条,分为总则、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发展、法律责任和附则。


“其中既有对上位法的补充和细化,又跟进吸收了国家最新的政策措施,对政府、社会、家庭三方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何书堂介绍。


对于这部《条例》的亮点,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总结为: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明确政府和社会养老责任;优化老龄事业社会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和参与社会发展;强化法律责任。


由于家庭养老目前仍然是很多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因此这部《条例》针对家庭养老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专设一章予以明确,对家庭赡养和扶养中保障老年人权益进行了规范。


《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窃取、骗取、强行索取老年人的储蓄金、养老金、退休金、政府补贴、养老服务卡(券)以及其他财产性权益;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违背老年人意愿,擅自处分老年人的房屋产权、股权、土地使用权等权益,有关部门和机构在办理涉及老年人的权属转移、变更登记时应当核实老年人的真实意思,依法审慎办理;已成年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赡养人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


“《条例》强化了老年人财产性权益保护,并明确老年人有权拒绝被‘啃老’。”何书堂说。


基于上述规定和解读,诸多媒体将此作为新闻标题,“河北立法禁止啃老”“河北规定强行啃老将被处罚”等说法频频出现在媒体中,继而引发争议:“啃老”现象能不能靠法律规范?支持者对于这种法治善意拍手称赞,质疑者却认为对于更多是道德层面的行为立法禁止值得商榷。


事实上,河北并非首个立法涉及“啃老”行为的省份,类似的争论更并非第一次出现。2011年,江苏立法明确“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对“啃老”上升至法律层面的争议随之产生。


问题:请针对该省出台法律法规禁止啃老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字数1000字以内,30分。




作答分析:


这是一道评价类材料分析题,很明显要求我们提出看法和建议。方法就是第一步定性(值得肯定、值得商榷、辩证地看),第二步看法(有利于、不利于),第三部建议(对策)


要点提示


在本题中,首先应该点明出台法律法规禁止啃老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其次可以通过内外因、多主体等角度谈一下出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或者必要性(反着说),最后对当前啃老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也就是提出对策即可。


参考答案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当下我国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年轻人强夺强要、寄生虫式啃老的行为,成为当下养老的现实困境。对此河北省出台法律法规禁止啃老为老年人撑腰,我认为此举是值得鼓励和点赞的。


《条例》的出台,一是有利于明确政府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明确政府职能地位,让政府在养老方面提供保障性作用。二是有利于营造社会氛围,通过出台法律法规,营造人人孝敬父母,人人关爱父母的良好氛围。三是有利于巩固家庭养老,家庭养老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专设一章予以明确,对家庭赡养和扶养中保障老年人权益进行了规范。四是有利于提升法律意识,以立法方式规范和约束啃老一族,进一步促进社会青年主动作为、干事创业、孝敬父母。


仅仅通过立法解决道德难题是不够的,如何厘清情与法的边界,如何更好解决养老啃老难题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在思想教育上,利用好自媒体、互联网、学校、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全方位广泛宣传引导,凝聚爱老敬老社会共识。通过读名著、读典故、学传统儒家文化,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能力本领上,注重培养孩子从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自力更生、独立生活的能力,确保孩子长大成年能在社会上立足。


二是拓宽养老服务渠道。面对“啃老”现象、面对“三无”老人、“低保”老人,利用传统养老方式的同时,还要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形成以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以房养老等养老模式,通过专业服务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鼓励引导老年人尝试新的养老方式,避免陷入被啃老困境。


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政府官网、社会主流媒体、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孝敬父母、关爱老年人养老的重要性,树立尊老爱幼的风尚,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组织开展“孝敬父母人人有责”的系列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等形式,通过观看宣传片、讲故事,生动形象的传播传统孝文化,鼓励动员人人参与,人人行动起来,营造孝敬父母的良好氛围。


参考答案二:


河北省立法禁止“啃老”,引发舆论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这种法治善意值得称赞, 也有人认为对于更多是道德层面的行为立法禁止值得商榷。在我看来,立法禁止“啃老”是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有益尝试,也是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最后一条防线,我认为这种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河北省出台法律法规禁止啃老,一是从现实情况入手,当代的年轻人,就业没有“包分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压力很大,正值事业刚刚起步、收入和资源都最为薄弱的阶段,年轻人要凭一己之力面对解决诸多人生难题,致使“啃老”成为了一种客观需求。二是从文化传统考虑,这一条款也是适应时代变化,更好保障广大老年群体权利的必然之举,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有益尝试,不仅合乎我国的文化传统,而且很好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三是从立法角度分析,我国讲究司法为民,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往往突出德治与法治相结合,通过德治无法让一些啃老族放弃啃老后,就必然要通过法治手段,实现对老年人权益的最大保障。


立法禁止“啃老”不是目的,重点还是要在全社会树立一种拒绝“啃老”的鲜明态度。为此,要重点抓好青年、家庭、社会、政府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青年要立志。广大青年要立志不当“啃老”一族,一方面要永葆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敢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努力拼搏、积极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人生华章。另一方面要成为尊老爱老的表率,要孝敬长辈,懂得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积极承担家庭重担,用个人的努力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是家庭要担责。广大家庭要树立现代家庭理念,培养子女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科学处理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及时停止抚养义务,鼓励子女自力更生,通过努力获取生活资源。同时,要本着对子女负责的态度,积极转变观念,对长期“啃老”的子女要主动寻求法律的帮助,通过法律手段杜绝子女“啃老”。


三是社会要引导。全社会要形成一种反对“啃老”的鲜明态度。邀请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的专家学者,积极解读立法禁止“啃老”的重大作用和意义,配合正反典型案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引导群众重视“啃老”问题,自觉抵制“啃老”行为。


四是政府要帮扶。政府一方面要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加强对低技能青年的教育培训,帮助广大青年学会一技之长,实现更好就业;另一方面要完善低保等救助制度,坚决杜绝将“啃老”等家庭纳入救助范围。


(根据38号整理)


发布人:9cd1****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