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广泛征询,2021年区政府实事项目确定为12个,项目内容分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和优化居住环境三大类。
01
实施100万平方米精品小区建设
从2017年开始,长宁按照每年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推进速度,实施“精品小区”特色工程,修缮房屋、完善设施、改善环境,增进人文关怀、凸显区域特色。2021年,长宁继续推进实施100万平方米精品小区建设。
02
养老建设持续发力
长宁是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健康促进区,也是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优秀地区、全国首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素有“住在长宁,长寿康宁”的美誉。2021年,长宁区将新增养老床位110张,新增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家,新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3家,新增老年人助餐点8个,持续完善“社区综合体+家门口服务站”两个服务层级。
03
新增“早餐工程点”
上海大力推动新一轮早餐工程建设,重点推动四大新场景,创新供应方式,包括发展“便利店+早餐服务”“新零售+早餐服务”“流动餐车+早餐服务”“互联网平台+早餐服务”等方式,优化存量、拓展增量,消除盲点、科学布局,推动早餐服务更便捷,2021年,长宁新增“早餐工程点”40个。
04
持续推进“家门口工程”项目
2014年以来“家门口工程”每年都纳入长宁区政府实事项目,通过“百姓点单、政府买单、社会评单”的方式,解决了一批居民“急、难、愁”问题,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2021年,长宁继续推进“家门口工程”项目建设,开展小区绿化建设、美丽楼道创建、智能车棚建设等“家门口工程”项目60个。
05
继续提升体育健身环境
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通过优化体育设施配置,充分提高体育场地的利用率,将单一的体育健身转变为集健身、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体育生活。2021年,长宁将新建改建10个市民益智健身点;更整新38个健身点300件体育器材;指导市民科学健身课程配送,为居住、工作、学习在长宁区的市民配送200课时科学健身指导课程。
06
开展公共文化惠民工程
聚焦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提升公共文化内容供给水平和服务效能,满足百姓对普惠、共享、优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需要。2021年,长宁将继续深化“万千百”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指导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开展公共文化活动10000场,配送群众文化团队指导1000场,组织开展公共文化培训100场。
07
改造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保障残疾人日常活动和家庭康复的实事项目。2021年,长宁持续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改造项目紧密结合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以肢体、视力残疾人为主要对象,实施厨卫综合、室内扶手、手动升降晾衣架、电动窗帘等改造,全年改造家庭不少于500户。
08
实现苏州河中环桥下空间更新(二期)
苏州河沿线具有“河窄、湾紧、楼密、路近”等特点,未来,上海将根据滨河地区空间规划、资源禀赋等条件,在沿线贯通的同时,因地制宜打造更多类型丰富、彰显活力、更具烟火气的功能节点,逐步形成一河两岸“长藤结瓜”的空间格局。2021年,长宁将实现苏州河中环桥下空间更新(二期)。
09
推进停车资源共享利用
“停车难”一直是城市治理面临的一道难题,2021年,长宁区持续推进停车资源共享利用,进一步缓解停车难现状,实现住宅小区周边300个泊位错时停车。
10
实现全区公办小学爱心晚托班全覆盖
双职工家庭的福音来了,2021年,长宁将实现全区24所公办小学爱心晚托班服务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校探索和实践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努力实践“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的教育追求。
11
组织开展人民防空工作
民防建设事关国家安全、人民安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防工作的性质和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将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2021年,长宁区继续组织开展人民防空(民众防护)宣传、教育、培训、演练8万人次。
12
落实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
全国各地因电动自行车充电不当引发火灾事故的案例频有发生,事故发生的时间大多在夜间,且都在楼道内,等于直接切断了逃生通道。2021年,长宁将落实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40个点位消防设施安装,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
:李婷婷
编辑:毕扬静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长宁官方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作者/来源:上海长宁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