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公布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除了大家关心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以外,实际上还有一条明确要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有人说“最低缴费年限要延长到30年”,这是谣言,国家并没有明确的信息。
目前,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的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前提条件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15年的时间是1991年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之初就设立的,但主要指的是纯粹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在2005年国家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以前,也允许有视同缴费的职工缴费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人群,领取养老金。毕竟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退休条件,是连续工龄满10年以上,15年也是延长后的结果了。
实际上,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养老保险制度应当结合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来调整有关的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以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一次延迟退休和延长最低缴费年限,实际上也是统筹兼顾多方面因素,共同发力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的做法。
养老保险制度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根据养老金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缴费指数相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跟个人账户积累和退休年龄计发月数。所以,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都非常重要。
实际上,在日本和美国相应的缴费年限要求的是40年和35年。不过有关制度是有充分弹性的,相应的养老金待遇都设有标准养老金。如果缴费年限短,领取的标准养老金也会低得多。比如说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OASDI,养老金申领资格需要40个资格积分(QC),最快可以10年缴完,可实际上在待遇计算的时候,要以35年最高平均指数月收入为基础计算,如果只缴费15年,那么20年的收入就是0。
如果真是参照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说实话在提低限高方面可能更发挥优势,毕竟35年以外的部分就白缴了。美国的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率高达就业人员的94%,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职工人数,只有城镇就业人员的70%左右。实际上我国还有高达2亿8,560万的农民工。他们类似于灵活就业人员也需要养老保险制度,综合养老保险参保率只有40%多一点。
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对于缓解一些人人相等的养老保险待遇压力有促进作用。比如说,每年养老金增涨的定额调整部分、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一些地方按人数发放的冬季取暖费、过节费、价格补贴、水电补贴等等待遇。
近日,新华社刊发了文章《未来5年,社保、收入分配、养老金等将迎来六大变化》,对于提高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问题,专家表示,最低缴费年限提高对企事业单位职工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的是灵活就业人员。后者完全由自己缴费,按最低年限缴纳很常见。最终提高几年,还需根据我国劳动者的平均就业年限等研究确定。
近年来,为了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减轻缴费负担,国家也实施了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最高可以减少其五年缴费负担的66%。如果延长最低缴费年限,相信有关的就业保障政策会进一步完善,尽可能的减轻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