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我们常常会说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依。其实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社会问题,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怎么养老,成了问题。而养老金,则成了比子女更加稳定的养老依赖。相对的,对于养老金,它的社会关注度也会更高。今年,关于养老金的政策也已经陆续公开了,到底这些政策会对我们的养老或以后的养老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养老金问题中,最值得关注的无非就是金额是否上涨。而在此前,我国的养老金已经有了16连涨,也就是连续16年上涨。看着这形势一片大好的养老形式,也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参与养老保险的购买了。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参保人数已达到9.99亿人。
而在这种持续涨幅的情况下,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情况,就是涨停。上涨的时候每个人都是获利者,自然都会开心,涨停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大家探讨的东西就会从金额涨了多少,转变成金额对比。
但这种情况在今年已经确定不会出现了,今年的养老金基本已经确定将进行第17次上涨,涨幅在5%以内。
虽然养老金额上涨是一件好事,但同样的问题不管放在什么时候都同样尖锐。有的表示,自己拿的金额不到2000,最多上涨百分之五也就只多了几十元,而基本金额在五千的退休人员,则可以多拿几百元,公务员和事业工资的养老金更是高出很多,为什么不把上涨的空间限额呢。
其实已经有很多流言传出过,养老金的上涨将通过限额,从控高降低入手,把养老金高的那一部分退休人员的涨幅空间留给养老金低的那一部分。
虽然想法是好的,但是执行起来也肯定会遇到各种声音。其中,就有很多人表示,自己交的多,工龄长,拿到较高的养老金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自己的养老金上涨权力被剥夺,对自己来说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养老系统的进化和完善,对于养老金低的退休人员也肯定是要有相关政策扶持的。毕竟在现在的时局中,物价的上涨和经济的增长,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低收入人群在面对老年生活时,养老金就是他们的生活来源。
在面对这些矛盾的社会问题时,我们还是要看清一些事情的根本问题,就养老金分配来说,养老金高的不希望自己失去上涨的权力,养老金低的则希望自己上涨的更多一些,简单点来说,谁都希望上涨。那么高的少涨点,低得多涨点,这样的结果是不是皆大欢喜了呢?
实际上,在养老金分配的事情上,有很多因素参与,从工龄到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指数、退休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个人账户储存本息总额、退休时间、退休金计发月数、就职单位等都有关系。而有些退休人员或老人,可能在有些方面是没有能力达到的,因此,有所区别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虽说如此,但我国的养老制度却从来没有放任此类问题,在一系列提案出现后,我们的养老制度也确实在越变越好,相信在几年后,养老将切实的对每个人都造成更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