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娜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会逐渐变老,到了老年时,基本就没劳动能力了,只能享受不工作的晚年生活。目前,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性50至55岁。也就是说,人到了60岁左右基本就进入养老的晚年生活了。
如今,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依靠子女;二是依靠自己;三是依靠社会保障。过去,大多数老年人依靠子女供养。一个大家庭的两三代人住在一起,子女照顾老人也便利,直到老人去世。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子女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照顾年迈的父母可能就不那么方便了,甚至不少的子女们小家庭都过得”紧巴巴的”,如何让年迈的父母过上好的老年生活呢?因此,新一代中年人也应该提前考虑存钱问题。
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当我们到了60岁,有多少存款才算合适呢?或许90后一代现在还觉得为时过早。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年龄最大的90后,都已经"奔三"了,也就是说再过30年就60岁了……
如果是这样,你还认为60离我们很远吗?试想,现在已经30岁的90后,应该有自己的房子,而且买房贷款至少30年,直到所有贷款还清,都没有时间放松,而同时发现自己已经老了,到了该退休的时候。那时,抵押贷款还清了,我们也没有工资了。
也许有人说,我们缴纳有社保,老了可以领养老金的,现在不用考虑那么长远。事实上,人们缴纳社保是为了将来领取养老金,社保中的医疗保险也可以报销医疗费用。这样,至少在经济上,你可以减轻孩子的负担,你也不必为退休操心太多。但在现实中,社会保障可能不足以保证晚年无忧无虑。
一方面,只有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才能有更高的养老金,这或许能保证一笔像样的养老金。然而,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每月只领取一两千元的养老金,许多为城乡居民缴纳社保的人也领取很少的养老金,也许每月只有两三百元。因此,这些人指望完全靠养老金生活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应该存多少的养老钱呢?
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根据你居住的地方不同,你的养老金成本会有所不同。如果住在三四线城市或城乡,只要没有突发事件,每月2000元的支出应该绰绰有余。如果生活在一线或二线城市,每月2000元可能难以实现养老金自由。
根据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内地退休收入策略与预期调查》,中国一线城市的平均退休目标储蓄约为400万元人民币。这也意味着,如果你生活在一线城市,你得存400万才能实现“养老自由”。
但是,在我国有多少人能在55岁-60岁之前存下400万呢?别说400万,恐怕很多人退休后连50万元都拿不出来。因此,调查数据公布后,不少网友惊呼:真不敢老了!
事实上,对于要退休多少钱才能实现“退休自由”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案,至少在笔者看来,400万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养老目标太高了,能存这么多钱的人很少。此前,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发布了一组调查数据,超过50%的人认为退休储蓄在50万元以上是正常的;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退休储蓄在100万元以下是正常的。
重要的是,数据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问卷调查。所以在我看来,这项调查的结果比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公司的报告更具说服力,更现实,反映了很多人的内心想法。如果看这个,可能有人觉得50万元有点太多了。退休后实现“养老自由”真的超过50万元吗?
此前一家机构发布的《201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在77岁左右。目前我国平均退休年龄在55岁至60岁之间,这也意味着我国退休人员的生活基本维持在22岁至17岁。按22年养老金年限计算,平均每月养老金支出约1833元,即每年约22700元。22年后,将达到50万元。
根据官方数据,去年人均消费支出为21559元,折合起来一个月约1796元。相比之下,50万并不算多。由此可见,要实现退休后的“养老金自由”,体面的养老金,至少可能需要这个数字。你觉得怎么样?
(本文系尔东商业观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于百家号尔东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