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我国农村老人所领取的平均养老金,只有174元。其中,像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周边农村,养老金能够达到1000元左右,而在安徽等中部省份,60岁以上老人一个月能够领到110元左右。在西部地区,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数。与此同时,目前我国退休职工所能领取到的退休金,平均下来每个月有2900元。
企业退休养老金跟农村居民养老金相比,差距太大了。一个月能拿到2900元退休金,不管是生活在哪个城市,基本都能解决养老问题。但一个农民每个月拿174元,则完全无法做到这一点。哪怕是很多农民在家种地,自给自足,但必要的柴米油盐等生活开支还是要花的。正常情况下,农村老人每月生活开支在400~500元左右,170元的养老金,只占到生活开支的40%左右。所以,农民想要依靠养老金解决养老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压根不现实。
那么,农民该如何养老呢?
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农民的养老金水平。
企业职工退休一个月能拿到两三千块钱,这固然有他们长期工作,付出辛苦劳动所做出的贡献。每个月拿这么多钱,无可厚非。但是农民辛辛苦苦一辈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以7%的土地养活了20%以上的人口。当年修河坝交公粮,同样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没有社保,自然到了60岁之后也无法领取退休金。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之前,60岁以上农民的养老问题完全依靠家庭解决。而在其实事之后,虽然能够每月获得100来块钱的养老金,但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要想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还是要提高他们的养老水平。前面说过了,一个农村老人平均下来一个月需要开支四到五百元。如果能够把农村养老金的给付标准提高到这一水平,自然会解决很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继续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
过去农村养老保险金开始推广时,大家的参保意识并不高,缴费的标准也很低。就像我父亲他们一样,在最开始交的那几年,每个人每年只交了几十块钱,后来慢慢涨到200~300,但一直是按照最低标准缴纳。而农村养老保险是按照多缴多得原则来给付的,交得多最后能够得到的就多。
所以,现在这一波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每个月所能获得的养老保险金都是基础保险金,每个人实际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很少,加起来也就100多块。
但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民对保险意识的提高,现在的年轻人,缴纳养老保险的意愿大大的提升。这一点,既可以从缴费的人数上来看,也可以从缴费的标准上来看。很多人缴费的标准逐步提高,有的交了500,有的交了1000,甚至还有按照最高标准缴纳的。
这样一来,等到他们60岁之后,能够领取到的养老金就不止100多块,而是有可能变成1000块甚至更多。当然未来的消费水平也在上涨,但能够提供的保障也会更多。
除此之外,要想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尤其是大龄老人的养老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各省都针对高龄老人提供了高龄补贴。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补贴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补贴的标准也不一样。比如说65到74岁,可以获得2元补贴。75~80岁,可以获得5元补贴。而80岁以上,可以获得10元补贴。别看单价很低,但基数大,毕竟这是一种普惠型的养老补贴模式,针对的也是农村6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
因为到了六七十岁之后,年纪越大劳动能力越低,可能需要更多的生活费用支出。当然,从目前的养老模式上来看,家庭养老仍然是主流。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您觉得是不是应该把农村养老金水平提高到400~500元?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