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缪禾
养老金这个话题,永远不会过时,毕竟无论谁,都要面对养老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考虑养老金计划。据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90后已经开始计划退休。虽然越来越多的人现在意识到养老要趁早,但是真正采取行动的人仍然非常少,只有不到10%。
今年,国家退休人员养老金又提高了5%。自2005年宣布增加基本养老金以来,每年的养老金增长都没有停止。虽然有人认为养老金的增幅相对较低,但今年仍能如期上调,仍让不少退休人员感到非常满意!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的养老金增长超过10%,而自2016年以来,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就降至到了6.5%左右。从那时起,养老金的涨幅就一直停留在5%,没有上涨也没有出现下跌。
早在21世纪初,我国的人口结构就发生了变化,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速。人口老龄化还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消失,劳动力的下降,中国的养老金负担将会加剧。例如,80后、90后是当今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工作努力,每月按时缴纳社保,但到了退休时却有可能出现没有养老金的情况。
养老金如何调整取决于前一年的经济增长。事实上,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养老金会继续上涨是令人欣慰的。但随着养老金增长缓慢,退休人员的幸福感降低了。国内物价在上涨,但养老金的涨幅每年都在下降,有传言称,明年的“17次连续上涨”可能不会到来。因此,养老金的上涨,在这个物价大变的时代中,还是显得非常渺小的。
虽然养老金的增加对老百姓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国家来说,供养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养老保险的“抚养比例”就反映了养老金面临了巨大的压力。2019年,广州年轻人“赡养”老年人的比例为5.84:1,也就是说广州有近6个年轻人共同抚养1个退休老人。仅看广州的数据就应该知道,中国整体的抚养比是2.65:1,也就是说,近三个年轻人抚养一个老人。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年轻人不愿生或不愿多生,到了2050年,抚养比将达到1.22:1。想象一下,未来年轻人压力多大,国家养老保险将承受多大的压力。
当退休人员还想着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再增加一些的时候,有一个消息引起了许多退休人员的反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按照目前我国的社保体系,当下我国社保体系,太过“高大上”,并且缴费标准也非常高。退休后养老金的回报率太高,平均算下来每年养老金的涨幅,比很多在岗人员涨得还要快。这种情况下,社保体系很难维持的长久。
他的办法是建立三等级:低档、中档和高档。对低档的,可降低缴费标准,相应地这类人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也更低(标准是可以保证他基本的生活水平)。我们都知道,各地的养老金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一二线城市高一些,三四线城市低一些,退休人员之间的到手养老金差距也较大。若非说养老金过高,认为应该降低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的话,又该调整哪类人的呢?
我们分城乡老年居民(主要是老年农民)、企业职工、机关事业人员这三类来分析:
(1)对于城乡老年居民(老年农民)来说,目前每月的养老金水平一般在200元以下(即便是全国最高的上海,也1000元左右)。这恐怕与“太高”搭不上边。
(2)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今年6月,江西和陕西两省宣布,2019年城镇企业职工月平均养老金分别为2300元和2868元。我们平均取2584元,也就是说一年31008元。这算不算很高呢?我们对比一下看: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与江西、陕西两省的企退人员年均收入差不多。如果说退休金过高的话,是认为全国居民人均收入都过高?还是觉得退休金就不该达到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呢?
(3)政府机关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
可惜,目前国内各省机关事业退休金的月平均水平很难查到,全国的整体水平也很难搜到。不知姚洋院长所说退休金太高,是不是指这类人群。
如果根据拿得多的群体进行调整,虽然他们养老金到手的多,都是在职时缴纳的年数多,或是缴费标准高等,为此,退休拿得多也是应得的。贸然降低,岂不是对这群人不公平?若是调整拿得少的群体,就更不妥当了。现在,国家正想办法提高养老金之间的不平衡,若再降低这群人的养老金水平,恐怕会有更多的“问题”。
说句公道话,姚洋主席所指出的社会保障不平衡也许是真的,但是他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还有待商榷。解决社保收支压力的方法有很多,但不应该打养老金的主意!
本文逸云财富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