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养老金已经16年连续上涨了,平均每年上涨的幅度约为5%,很多70岁以上的老人回忆,到现在养老金已经翻番了。另外7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高龄补贴,但是很多仍然上班还未退休的职工表示了担忧,持续上涨的养老金增加的发放额,会不会将未来透支了呢?自己退休时会不会没钱领呢?
其实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每年增加的养老金可不是一笔小数字哦。2019年全国共发放社保7.5万亿,每次增加5%,就意味着社保基金每年多支出近4,000亿元。会不会未来发放额大于收入额,导致社保基金难以运转?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目前退休人员的今天就有可能是在这种的明天。那么支持退休人员上涨养老金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多,如果这种上涨趋势保持不变,未来自己也可以从中受益,退休后也能多领取养老金。
但是根据社保基金的运作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万亿元,增长2.3%,而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5万亿元,增长11.3%。2019年收支结余5855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4万亿元。看来我国的社保基金还是相当充裕的,另外国家每年都会将一些优质央企的股权和一些国有优质资产划入社保资产,仅仅在2019年,国家财政补贴收入1.9万亿元。社保基金的永续性是有着充足保障的。
那么社保养老金不要上调可不可以呢?只要控制物价不就行了吗?错!物价的变动是由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决定的,人为无法能控制,客观规律无法违背。例如在20年前家电就非常贵,而衣服相对比较便宜。到了现在收入上升了,但是家电还是20年前的价格,就是因为技术发达,导致其生产成本越来越低,同时服装会越来越贵,就是人工的成本越来越贵。这就是时代的变化的客观规律。
16年连涨的社保养老金是一个好的趋势,社会可以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增强社会的稳定性。想想,当自己知道老年生活有保障的时候,那么消费是不是会更放松些?经济内循环得以实现的更好把?人们不需要过于节俭,大力去储蓄,有力的可以促进消费。所以养老金的普遍向上调整,可以有效促进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那么未来将更加美好,每个人老年后都能享受到这种上调的福利。
但是目前我们领取养老金的人群结构还是需要进行再调整的,其中有些职业人群的养老金普遍偏高,而大多数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普遍还是有点低。那么养老金水平过高的那一层人群,未来确实要逐步降低上涨幅度。而养老金水平过低的普通民众,应该要加速提升上调幅度。
一个稳定的,相对公平的社会养老金领取结构,应该是纺锤形的,也就是过高和过低的养老金人群比较少,而大多数人群的养老金普遍都在平均数或中值左右,哑铃型结构是最不理想的。这可能是未来养老金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而且我国目前社保调整的原则也是照此进行的。也可以这么理解,大多数在职职工反对目前领取养老金过高的那一层人群持续按照更高的比例上调。
目前想依靠养老金过上相对舒适自由的退休生活,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还不能实现。在短期内,即使养老金持续上调,也无法达到这个目标,最根本的还要依靠我国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当我国真正成为一个发达国家时,大多数退休民众就能过上更好的退休生活。
另外我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大,还有很多民众没有纳入医保范围,尤其是农村老人养老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未来社保即使有了更多的资金,也得首先解决这些问题。那么现实是:即使养老金在持续逐年上调,但是每个在职的职工还是要自己做更多的养老资金筹划,包括在职时给自己买年金,作商业保险,以及作投资和理财工作,未来让自己可以更宽松一些。
养老金上涨就是好事情,在职职工不用担心成为自己未来退休后的负担。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向远处张望,只要我国的经济持续向好,那么未来就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