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退出名额减半,走好人生之路!
2021-02-02 08:59  浏览:67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12章经已经解读了一个月了,听到一个说法,就是转业名额越来越少了,去年是3.9万,已经恢复到军改前2015年的水平。


虽然转业在未来仍是军官退役安置的兜底选择,但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名额少了。

所以,不是今后转业条件越来越高了,也不是那4类军官可以优先选择转业,而是今后转业名额真的变少了,具体少多少,目前不得而知,但已经有消息显示,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减少一半左右。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2万的退役名额,里面有退休、有复员、还有逐月,真正留给转业的名额又会是多少呢?

转业名额减少也带来一定的好处:比如说,地方安置压力减小了,军官安置可能不用降级了,安置的质量会有明显提升,可谓双赢。同时又将更多的军官留在部队长干,也符合军官职业化的应有之义。

所以说,未来,转业绝对不再是人手可得的事情。那,转业安置名额越来越少,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你曾想过吗?

1.想转业没走成的大龄连长

最近,王连长就在想这个问题,上尉连长已经干满5个年头,来年就是第6年的连长,本想趁着军衔制落地前转业的,去年年龄33,距离达龄差一岁,单位转业名额又不多,报上去了,领导们给他做了思想工作,说工作需要走不了。

可大礼包下达后,服役年限拉长,没有超达龄了,上尉可以干到40,而且如果组织批准还可以延长5年,难道就在连长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45吗?

想走走不了,留下来又调不了,王连长怎么说也是旅里排名比较靠前的优秀基层主官,连队年年先进不说,个人参加上级比武竞赛,也经常夺魁,三等功就立了3个。可上面没有位置,自己就是调不了,干着急。

走也走不了,调也调不了,连长的岗位一干就是5年,马上进入第6年了,原有的激情消失殆尽,早上也不出操了,训练也不带头了,慢慢开始混日子,玩手机,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转业名额变少,逐月不够年限,自己想走,是不是只有复员这一条路?可是想想马上35岁的自己,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不通,复员回去能做什么?

“哎,没办法,接着熬吧,能混就混,反正钱也不少拿,听说还能涨。”王连长心里盘算着。

2.想自主没走成的营教导员

作为一名在营主官岗位工作5年半的刘教导员,《保障法》出台后,心情是五味杂陈的,去年本来刚够18年可以自主择业的他,因为期待涨工资和未来的职业化政策,抱着等等看,肯定会越来越好的想法,没有报转业。

最近,受神图、大礼包的影响,他开始后悔去年没走了,自主的末班车开走了,以后就是逐月了,但听说逐月政策不跟着现役涨,而且退休后只能领社会平均养老金,感觉去年没走,失去了整个世界。

其实,刘教导员去年没走,也是有些私心的,当时上级出台了过渡性政策,营主官可以高定副团,入团的难度以及入团的好处这里就不用说了,光工资就多不少,而且转业后安置也是定副调。

可是刘教导等了一年,没等来副团,却等来了12章经,按照政策,营主官可以配中校军衔,自己也是中校,但职务还是正营,跟已经调了副团的营主官,感觉自己是个假中校,如果军衔还是按照职务来定,可能过几年自己还调不到副团岗位,就可能被安排退役。

其实,慢慢等着转业也行,可是手下2、3百号人,每天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大,年轻时茂密的头发也变成了地中海,部队长期在野外驻训,家里什么事都帮不上忙,母亲刚做完手术,父亲心脑血管疾病长期卧床,家属马上生二胎,大宝无人接送,家里确实却一个中年劳动力。说心里话,刘教导也想再等等,万一有机会可以交流提升或者原地提升入团呢?可是,就家里这种情况,真的没有办法再等了。

最近这段时间,刘教导员分别找1号2号谈了话,领导说,刘教导员这种情况,不是超龄的,也没有到本衔级最高服役年限,转业比较悬,还得等等,毕竟,目前想转业的人比较多,而且名额还不明朗。

这种情况下,只能选逐月了吧。刘教导已经开始做逐月的打算了,虽然听说逐月待遇不如自主,可谁让自己去年没选呢,这个怨不得别人,而且他相信,逐月待遇绝不会像神图中那么差,应该会让人可以接受。所以,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想,逐月后能够干什么?

军校毕业之后,刘教导就一直在埋头工作,学习这事,似乎已经抛到了九霄云外,看着身边很多同事都考了研究生,他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尤其是在军官暂行规定大礼包落地之后,看到脱产研究生就读期间不计入最低服役年限内,刘教导还觉得,不考研也挺好的。

可是,现在刘教导有点儿后悔了,就自己这个军校的本科学历,去地方上能够找到什么工作?大把的211、985的应届毕业生都找不到好工作,自己能干啥?

马上四十的年纪,找个工作最起码工资不能比部队的低吧?可是在社会上,这样的高薪工作,要么要经验,要么要技术,自己是经验与技术全无。工资低的工作倒是能够找到,可是,三千五千的,不够养活孩子的,怎么办?尤其是现在老二马上要出生了,孩子抚养和老人赡养两座大山,压的他喘不上来气。

自己在部队封闭多年,无论是专业技术还是思维能力,都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加上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不景气,想找一份跟部队工资差不多,甚至比部队工资还高的工作,比登天还难。

都说上帝关上一扇门,会给打开一扇窗,可是刘教导觉得,这上帝不仅把门窗紧闭,还给焊死了。想了快一个月的刘娇道,似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军官职业化要延长各军衔服役年限和服役年龄,减少退役名额,无非就是通过制度,把人留下,然后通过提高薪资待遇等形式手段,吸引大家长期服役,只有长期服役的军官多了,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素质,实现真正的职业化。

刘教导想,如果工资能大涨,什么过节费啊、两地分居费、父母赡养费、家属的荣誉金都能够最终实现,再干几年也不是不可以。回不去家,大不了花钱请个保姆。

从以上两个例子来看,无论退役安置方式如何变化,选择权还是在自己手中,其实军官的退役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把自主换成了逐月而已。

三后问题确实一直是军官心中所担忧焦虑的,只有把三后问题解决好,他们才愿意留下来好好干。我军历来政策变化都是以稳为主,稳定过渡,稳中求进,不会一下子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未来的十几年里,转业安置应该还是退役方式的主流,只是名额有所较少而已。和现在相比,其实也没有太多不同,就是能不能走,还是部队说了算。

服役年限延长了,军官在30岁之前想走,只能是复员,30岁之后可以转业,40岁之后可以逐月,50岁之后可以退休。每多干10年,就多一种选择,待遇也相应得到一份提升。

但30岁可以转业,只是理想状态,通常是不可能的,因为转业名额有限,同等情况下,肯定优先安排年龄大、职务低或是高衔低职的人先走。可能等到了40岁左右,才能够有走的机会,而这个年龄回到地方,职务低年龄大晋升渺茫,部分人经过衡量,自然而然就选择逐月了。

但从目前看,逐月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比较而言,短时间内,转业仍是大部分退役军官的主流选择。

至于名额少这种问题,我也没有办法,具体谁能走,什么时候能走,还是要看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上级分配的名额情况,如果名额够,自然能走,名额不够,无论你选择哪种安置方式,都走不了。

既然走不了,不如留下来长干吧,军官这个职业,只会越来越好,待遇保障,也会陆续跟上。


发布人:ac94****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